历史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百科列表
  • 井冈山精神是指什么: 井冈山精神的历史形成与深刻内涵

    中国共产党把马克思主义运用于中国革命实际,初步探索和回答了中国革命道路这一根本问题。这条道路是以“工农武装割据”为基点,通向“取得全国政权”的新路。而党代表督促士兵委员会进行政治训练,担任党的支部书记。井冈山行洲村至今仍保存着“红军是为劳苦工农谋利益的先锋队”的标语,彰显了工农红军与人民大众的鱼水之情、血肉联系。中国工农红军和群众的斗争力量是争取革命胜利的重要源泉。...

  • 烽火戏诸侯是什么典故? 烽火戏诸侯指的是什么事件?历史真相又是如何

    历史典故烽火戏诸侯是指西周末年的一个历史事件。一旦犬戎进袭,哨兵就会立刻在台上点燃烽火,邻近烽火台也相继点火,向附近的诸侯报警。褒姒生下了伯服后,周幽王为了讨她的欢心废掉了申王后和太子宜臼,立褒姒为后、伯服为太子,还废掉了申侯的爵位。周幽王在位时,并没有烽火戏诸侯的事情,在史书上也并没有关于这件事情的记载。...

  • “孔融让梨”的典故被错用,让梨是真心的吗?别让孩子太虚伪

    如果谦让变成了一种习惯,就会变得理所当然,没有感恩,只有心安理得。在职务晋升中,我不争不抢,讲究谦让,结果比我晚参加工作的小伙子职称都比我高。孩子懂得谦让是好事,但是不能习惯成自然,如果长期压抑自己的真实想法,对孩子今后的成长会造成一定的阻碍。谦让是一种美德,但是不能成对孩子强制的要求,可以引导孩子讲究风度,讲究谦让,但是不能要求他们必须谦让,凡事退让!...

  • 成语典故:纲举目张

    吕不韦说,在禹的时代,天下有成千上万的诸侯国,到商汤时至少也有三千,这些诸侯国所以没有存在下去,就是因为他们不懂得处理人民的关系。吕不韦又说,人民不听君主的话,不受国家的使用,是因为赏罚不严。如果说商汤和武王能够有效地治理国家,那是因为他们掌握了使用人民的方法。“纲举目张”这个成语,便由吕不韦的这一论点演化而来。...

  • 关于孝的故事典故? “孝”字为什么是这么写的?——百善孝为先的几个典故

    孝字,上下结构,上为老字的上部,下部是一个子,就像儿子把老人扛在肩上行走。“孝”的观念产生较早。人类的行为,没有比孝道更为重大的了。以孝事亲是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传统美德。邻子得到鹿乳,赶回家中为父母治疗了眼疾。当时北方游牧民族柔然族不断南下骚扰,北魏政权规定每家出一名男子上前线。后出任魏郡太守,于水灾发生时以自己的俸禄赏赐来赈济灾民。因此,黄香的事迹流传到了京城,号称"天下无双,江夏黄香"。...

  • 解读不求甚解的典故

    不求甚解陶渊明是我国东晋末年的诗人,他生活在动乱年代,国家分裂,政治黑暗,民不聊生。陶渊明志趣高洁,淡泊名利。28岁那年,他写了一篇《五柳先生传》,也就是他自己的小传。后多指学习或工作的态度不认真,不求深入理解,也指了解情况不深入,含贬义。这样一来,新旧知识就融合了,覆盖范围更广。...

  • 关于奋斗的典故: 五位古人努力拼搏的成功事迹

    陆羽执意下山求学,遭到了禅师的反对。后来,陆羽撰写了广为流传的《茶经》,把我国的茶艺文化发扬光大!万斯同由于贪玩,在宾客们面前丢了面子,从而遭到了宾客们的批评。万斯同恼怒之下,掀翻了宾客们的桌子,被父亲关到了书屋里。万斯同从生气、厌恶读书,到闭门思过,并从《茶经》中受到启发,开始用心读书。万斯同经过长期的勤学苦读,终于成为一位通晓历史遍览群书的著名学者,并参与了《二十四史》之《明史》的编修工作。...

  • 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涸辙之鲋

    “涸辙之鲋”这一成语中的“涸”即干的意思,指水干涸了;“辙”即车轮碾过的痕迹;鲋:鲫鱼。整个成语的意思是:在干涸了的车辙沟里的鲫鱼。比喻处于极度窘困境地、亟待救援的人。...

  • 《班门弄斧》的成语典故

    班门弄斧《题李太白墓》:来来往往一首诗,鲁班门前弄大斧。有一次,明代诗人梅之焕来采石矶凭吊李白。由于李白在此留下过足迹,因此传说纷起,并留下了不少名胜古迹,如李白墓、谪仙楼、捉月亭等。采石矶也因此成了旅游胜地。意即在鲁班门前操弄斧子是厚着脸皮的,讽刺那些不自量力,竟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的人。梅之焕讥讽那些自以为会作诗的游人是“鲁班门前弄大斧”。...

  • 关于风的典故? 天天说典故之——林下之风

    谢道韫是东晋安西将军谢奕的女儿,她的叔父就是淝水之战中以多胜少大败前秦的太傅谢安。谢道韫十分有才情和聪颖,深得叔父谢安的欣赏。当时,会稽文风鼎盛,不时有学子前来向谢道韫请教。此时她已逾五十,是知命之年。虽未公开设帐授徒,但传道解惑与师无异,受益的学子更是不计其数,皆以师道尊称她。孙恩之乱平定后,新任太守刘柳素前去拜访谢道韫。张玄也时常自夸妹妹比得上谢道韫。"这也是“林下之风”的由来。...

  • 唐诗宋词里常见的典故之一二四——“秉烛夜游”

    [秉烛夜游]《古诗十九首》有“人生不满百,常怀千岁忧。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之句。曹丕为魏王世子时,与吴质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时文人如徐幹、刘桢、应玚、阮瑀、陈琳、王粲等均罹疾死亡。曹丕因作书与吴质,劝其惜时自娱。书中有“古人思炳烛夜游,良有以也”之句。后人遂以“秉烛夜游”喻及时行乐。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中即用曹丕原语,只省一“思”字。以后又引申出秉烛看花。...

  • 成语爱鹤失众的典故

    卫懿公还不顾老百姓的生存而加重赋税来敛财,看重演戏的伶人而不重视大臣。卫懿公根据鹤的不同品类,被封为不同等级的大夫,不但按照官衔给予发放俸禄,甚至出门时还有专车接送。卫懿公听说后兴高采烈,他在全国巡游这些鹤,并告诉国人这些鹤显示了卫国的国富民强。卫懿公称它们为“鹤将军”。于是,卫懿公率军反击狄人,渠孔为卫懿公驾御战车,子伯作为车右;黄夷打冲锋,孔婴齐指挥后军。...

  • 诚信有关的典故故事:“宋濂守信好学”和“晏殊诚实守信”

    又一次,宋濂要去远方向一位著名学者请教,并约好见面日期,谁知出发那天下起鹅毛雪。晏殊诚实守信古往今来,凡是品德高尚的人,都是诚实守信的。但晏殊并没有因此而洋洋自得,相反他在接受皇帝的复试时,把情况如实地告诉了皇帝,并要求另出题目,当堂考他。皇帝与大臣们商议后出了一道难度更大的题目,让晏殊当堂作文。晏殊当官后,每日办完公事,总是回到家里闭门读书。当晏殊去向皇帝谢恩时,皇帝又称赞他能够闭门苦读。...

  • 每日成语典故:画地为牢

    西汉时,李陵战败投降匈奴,汉武帝十分生气。唯独司马迁对李陵持有不同看法,他爽直地向汉武帝陈述了自己的意见。司马迁最后还说,李陵的功劳也可以抵补他战败的罪过。司马迁因身体和精神上受到了如此严重的摧残,内心极为痛苦,很想一死了之。至于人身受到侮辱是完全在意料之中的事。于是他决心活下去,忍受奇耻大辱,效仿文王、孙子等人,在自己的残生尚存之际从事著述。...

  • 出自 《论语》中的100个成语典故,完整释义,感悟智慧

    《论语》,一部不朽之作,影响了两千年来的中华文明。而你可知道,出自《论语》的成语典故,竟有100个之多!旧时比喻治理国家施行德政,天下便会归附。也表示对恶人的诅咒。...

  • 中国历史之春秋的成语典故——大义灭亲

    意思是说为了维护正义,对犯罪的亲属不徇私情,使受到应得的惩罚。卫桓公因弟州吁骄横奢侈,便罢免其职务,州吁于是逃离卫国。得到消息后的石碏便也以自己儿子石厚助纣为虐为名,派出自己的家臣懦羊肩前去陈国,并在陈国杀了石厚。大义灭亲因为这件事,后人称石碏是一位正直忠诚的巨子。这个成语讲的是春秋时期郑国与晋国等国之间的故事。...

  • 飞鸽传书的典故: 飞鸽传书的开山鼻祖竟是一位唐代大诗人

    据《史记》记载,汉武帝时,使臣苏武被匈奴拘留,并押在北海苦寒地带多年。后来,汉匈和好,汉朝使节来匈,要求放苏武回去,但匈奴谎称苏武已死。这时有人暗地告诉汉使真相,并给出主意让汉使对匈奴说:汉皇在上林苑射下一只大雁,这只雁足上系着苏武的帛书,证明他确实未死,只是受困。但这并没有明确的加载,国外对于信鸽最早使用的记录应当是十二世纪的巴格达,比段成式所记载之波斯使用信鸽的记录晚了200多年。...

  • 晨语|“长袖善舞”的由来典故

    后来,范雎推荐的将领郑安平在攻打赵国时失败,他的亲信河东太守王稽与诸侯私通被处以重刑。范雎深感愧疚和害怕,于是借病避嫌赋闲在家。此时,燕国人蔡泽前来求见,声称自己如果能见到秦王,就能取代范雎的相位。范雎邀请蔡泽成为上宾,并将他推荐给秦王。此时,秦王正处于与蔡泽的蜜月期,于是任命他为相国。蔡泽长袖善舞,与秦王谈论上至天文地理,下至安抚民众,虽然被任命为相国,但几个月后就被罢免了。...

  • 成语典故之韩愈:伤风败俗、朝发夕至

    一时之间人心震惊叹惜,甚至皇亲国戚们也认为对韩愈处罚太重,为其说情,宪宗便将他贬为潮州刺史。穆宗李恒不能容忍,派遣十五万大军前去讨伐。朝廷无力再战,只好同意任命王庭凑为成德节度使,派55岁的兵部侍郎韩愈前往镇州宣慰,劝说王庭凑解除深州之围,放出城中守将牛元翼等。于是,王庭凑设宴款待韩愈,并下令解除深州之围。...

  • 揭秘“虎落平阳”的真正含义,原来还有这么一个典故

    五年后,有算命先生对他说平阳有帝王之气,刘渊遂将政权挪到了平阳,登基称帝。不过仅仅两年时间,刘渊就病死了,其四子刘聪杀死了自己的大哥,继承了帝位。仅一个月后,司马炽也被杀害。次年冬天,刘聪出游打猎,命司马邺在前面开路,百姓纷纷围观。两个月后,刘聪为绝后患,直接就杀死了司马邺,时年仅十八岁。永嘉之乱后,北方的居民纷纷出逃,这些逃难的人们,不会忘记晋朝王室所受的侮辱,他们世代相传。...

  • 闲话典故 | 黄鸡的典故

    黄鸡典出白居易的《醉歌》。因黄鸡清晨报晓,故用以喻指时光流逝催人老。“谁道使君不解歌,听唱黄鸡与白日。黄鸡催晓丑时鸣,白日催年酉前没。”宋苏轼在《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曾用此典,原文为: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潇潇暮雨子规啼。休将白发唱黄鸡。松间的沙石小路经过春雨的冲刷,洁净无泥。时值日暮,松林间的布谷鸟在潇潇细雨中啼叫。你看看,那门前的流水尚能向西奔流呢!所以,不要在老年感叹时光流逝。...

  • 伯牙和钟子期的典故 :高山流水遇知音

    伯牙游于泰山之阴,卒逢暴雨,止于岩下,心悲,乃援琴而鼓之。初为霖雨之操,更造崩山之音,曲每奏,钟子期辄穷其趣。但是在《列子》中并没有记载相关的后续。在其他典籍如《淮南子》、《说苑》、《琴操》、《乐府解题》中,也多次提到伯牙子期的故事,伯牙的形象与情节愈发丰满。一个美丽的误会高山流水遇知音,这段知音佳话是关于子期与伯牙两人之间的故事。之所以把伯牙叫俞伯牙,是因为误传而导致。...

  • 高山流水的典故是什么?唐诗宋词里常见的典故之七二——“高山流水”

    春秋时俞伯牙工琴,琴曲托意遥深,常人难解,仅钟子期能赏。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赞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钟子期叹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后钟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废琴终身不弹。后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难遇,亦指乐曲绝妙。如董解元《西厢记》有“不是秦筝合众听,高山流水少知音”句。明冯梦龙编《警世通言》中有《俞伯牙摔琴谢知音》小说一篇。...

  • 关于曹操的典故有哪些 ?《三国演义》中有关曹操的7个成语出处,看看你知道吗

    "结果,曹操的马却因受惊而践踏了麦田。曹操率大军前去汉中,双方对峙几个月,曹军处境越来越不妙。第二天曹操果然下令回师。...

  • 与洛阳有关的成语典故集萃之四十二:含饴弄孙

    本姓马,是东汉伏波将军马援的小女儿。马援去世后,马家日益衰落,常被权贵欺侮。让马氏无可争议地当上了皇后。汉章帝一上台,就要提拔马太后的三个兄弟,给他们加官封爵,但马太后坚决不同意。马太后知道后,斥责那些人妄图通过谄媚她得到好处。劝导汉章帝严格遵守“无军功,不封侯”的规定,牢记历史上外戚弄权而使政权灭亡的教训。她的行为举措,对汉明帝和汉章帝两朝的政治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因此,被后人敬仰不已。...

  • 春秋五霸及他们的典故? 数风流人物,还看这春秋五霸!谁才是你心中的春秋五霸呢?

    而在这一期间,能够在各个诸侯国中实力、号召力执牛耳者,就会被尊奉为霸主。3)举行会盟:被周天子册封或者被诸侯拥戴为霸主。在齐桓公称霸时,楚国因受齐国抑制停止北进,转而向东吞并了一些小国,国力日益强盛。中原各国背晋向楚,楚庄王又成为中原霸主。伍子胥进入郢都后,把楚平王芈弃疾的尸体从坟墓里掘出来,亲自抽打300皮鞭,直到尸体粉碎。...

  • 采薇是什么典故? 采薇的典故由来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遂饿死于首阳山。后以采薇或採薇指归隐。其歌称《采薇歌》。采薇采薇,薇亦作止。曰归曰归,岁亦莫止。曰归曰归,心亦忧止。戎车既驾,四牡业业。四牡翼翼,象弭鱼服。若是前后有远行,征戍,归戍,关山,娩娩,兵戈,那么必须然仅仅是指《采薇》这首诗。...

  • 成语“害群之马”的典故

    害群之马,危害马群的劣马,比喻危害社会或集体的人。他遇到一个牧马儿童,就问:你知道具茨山往哪走吗?黄帝感到这小孩不简单,就问他如何治理天下。黄帝一听,赶忙叩头致谢,称牧童为天师。用来比喻一个组织的成员坏了,影响了整个组织。一定要去掉,否则后患无穷。...

  • 东华门唱名典故—— “东华门外唱名,琼林苑赐宴”—重文轻武下的宋代科举

    制定严格的科考规则。宋朝规定不准朝廷官员推荐考生应试,为防止考场作弊,实行糊名制、誊录制。糊名制又称弥封制,科举考试结束将试卷上考生的名字密封,评卷后再进行开视。确定殿试制度及实施宽容政策。同时对士子的答卷不论在形式上还是在内容上也不做规定和限制,充分让士子发挥自己才能。庶族地主强烈要求获得相应的政治地位,以保护现有的利益。但在一定程度上取士过多造成冗官现象,也导致宋王朝对外战争失利。...

  • 源于商丘的成语典故——功成名就

    典出《墨子·修身》《墨子·修身》主要讨论品行修养与君子人格问题,强调品行是为人治国的根本,君子必须以品德修养为重。墨子在文章最后说:意志不坚强的,智慧一定不高;说话不讲信用的,行动一定不果敢;拥有财富而不肯分给人的,不值得和他交友;守道不坚定,阅历事物不广博,辨别是非不清楚的,不值得和他交游。出力多而自夸功劳,虽劳苦而不可取。后指功绩、名声均已取得。...

  • 古文诗词常用的典故:呵壁问天与鸣琴而治

    ◇、《天问》为屈原所作,是对“天”的质问,包括自然现象、神话传说、历史人物等方面的一百七十多个问题,富有探索精神。后遂用“呵壁问天、书壁问、呼天问”等形容文人骚客失意时的牢骚或愤懑。后遂用“单父鸣琴、宓子弹琴、单父琴、宓贱琴、子贱琴、佳政鸣琴、绮琴化洽”等称颂地方官善于治事。以“单父宰、单父邑、宓贱邑”等赞誉县官、县治。以“琴堂、琴署、宓君堂”等称美县衙。...

  • 古代报恩的典故 :我要是做了万户侯,给你弄一个县令当!

    凭着妇人的激励和泼皮的侮辱,韩信发愤图强,终于被封楚王。战国时期“四大公子”之一的孟尝君就是这一天出生的。王镇恶讨伐刘毅的时候,假称是刘毅的弟弟前来增援,刘毅居然相信了。王镇恶在这场战斗中身中五箭,平定江陵后20天,刘裕的主力部队才赶到。刘裕北伐,王镇恶又被任命为谘议参军,再次出任前锋。在送给李方家很多财物后,王镇恶当即任命李方为渑池县令,实现了当初许下的诺言。...

  • 精选成语典故,点石成金的仙术其实是假的?

    点石成金典出《神仙传》许逊,南昌人。晋初为旌阳令,点石化金,以足逋赋。晋代初年,有一个县令叫许逊。此人身在官场,实为道士。不少人还真让他给蒙住了,都称他为许真君。据晋代葛洪编的《神仙传》记载,这位许逊在当旌阳令的时候,老百姓交不起租子,他施展法术,把石头点化成黄金,替老百姓上缴欠租。后人甩“见金不见人”这个典故抨击那些财迷心窍,利令智昏的人,只要能得到钱,是不顾一切的。...

  • 朝令夕改典故的由来 ?朝令夕改 太监倒大霉典故

    西汉年间,刘恒即位,为汉文帝。西汉政治家晁错是主张削藩的,他认为各路诸侯如果势力太大,就可能搞独立王国,甚至于反叛朝廷。因为各路诸侯多为刘邦家族的人,都有争夺王位的资格,所以晁错主张削藩。各路诸侯把太监人选送进朝廷后,经调查,晁错发现,都是各路诸侯的关系人,于是力谏刘恒废除太监制度,刘恒觉得有道理。不过,刘恒够虚伪,够狡猾,说是要做个开明君王,所以,废除了太监制度。不过,太监倒大霉的事不宜宣扬。...

  • 成语“三长两短”的典故出处,哪三长,哪两短,皆源自古代民间

    “三长两短”成语,原意是死亡的代称,现指发生意外或者遇到灾祸,多是用于假设警告场景。最初古代民间棺材没有铆钉,只用麻绳绑,纵向捆两条短绳,横向捆三通长绳,所以称为三长两短。盖棺即死亡,去掉棺盖后,为三长两短,恰好用于提示警告人意外灾祸,避免死亡。三国东吴朱然将军墓还有一种说法是古代民间灵堂上,三支高香摆中间,两根蜡烛立两旁。胜邪、鱼肠为短剑,共三长两短剑,容易伤及人性命,估也寓意死亡。...

  • (百鸟朝凤)成语典故来自连云港海州古城

    “百鸟朝凤”,海州古城,苍梧山,都是连云港历史长河中的印记,诉说此地悠久的历史。凤凰,亦称“凤皇”,是中国古代传说中的百鸟之王,凤凰性格高洁,乃祥瑞之鸟也。凤凰和龙的形象一样,愈往后愈复杂,自秦汉以后,“龙”逐渐成为帝王的象征,帝后妃嫔们开始以“凤”为称,凤凰的形象逐渐雌雄不分,整体被“雌”化。...

  • 关于桃花的典故:永春流传的这个桃花典故,你知道吗?

    崔护一见之下,顿生爱慕。第二年清明节,崔护旧地重游时,却见院墙如故而门已锁闭。今年2月14日,在永春县岵山镇的北溪文苑,举办了一场以“桃花结缘·闲氧永春”为主题的永春县第九届桃花文化旅游节。为了让广大游客在欣赏桃花之余,也能获得艺术的熏陶,从桃花节开幕式之日起一直到3月10日,永春北溪的每个周末都安排了高甲戏《媒婆搭线·桃花结缘》的演出哦。...

  • “罚酒三杯”的由来典故

    晋国大夫知悼子去世了,还没有下葬,晋平公就约师旷李调饮酒,还奏乐。第一杯敬师旷,是因为他身为乐师,有失职之责。罚师旷喝酒是应该的。晋平公算不上傻,听杜蒉自罚,他就知道这罚酒的第三杯是给他自己的。为了做些样子,他还收下了杜蒉递过的酒杯,以此告诫后人。晋平公接受了罚酒三杯,杜蒉采取迂回的方法,达到了自己劝诫的目的。虽然为了面子,一般都会接受类似罚酒三杯这样的道歉方式。...

  • 关于礼仪的典故-程门立雪

    “程门立雪”说的是宋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事。杨时、游酢二人,原先以程颢为师,程颢去世后,他们都已四十岁,而且已考上了进士,然而他们还要去找程颐继续求学。故事就发生在他们初次到嵩阳书院,登门拜见程颐的那天。相传,一日杨时、游酢,来到嵩阳书院拜见程颐,但是正遇上程老先生闭目养神,坐着假睡。后来人们常用“程门立雪”的成语表示求学者尊敬师长和求学心诚意坚。...

  • 涨知识啦!“河东狮吼”的典故来历,你知道么?

    悍妻向丈夫发威,通常被称为“河东狮吼”。其妻柳氏虽然貌美,但性情十分凶悍。可陈慥往昔的那些朋友,并不因为他搬家隐居,而与之断绝往来。在来访的宾客中,既有山林侠义之士,也有显赫的达官贵人。因为这一点,陈妻柳氏常常吃醋,她认为这是丈夫的朋友故意为难自己。为了防止丈夫与其他女人鬼混,柳氏使出了浑身解数。诗中的龙丘居士指陈慥,河东是柳姓豪门显贵世居之地,暗指陈妻柳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