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百科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2021笔记整理

时间:2023-06-27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58 栏目名: 历史百科

中国内部所存在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制度问题,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危难形成的重要内因。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两大民族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史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宣告旧中国已经倒塌,新中国已经建立。改革开放的实践,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成败得失的真实写照,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第一章 近代中国社会背景与历史进程

一、鸦片战争及以后的历史进程

1. 鸦片战争的原因及结果

(1)中国政府经济封闭政策和对外贸易限制导致了商品贸易逆差和银两外流。

(2)大量洋货输入,中国面临了严重的贸易逆差和白银外流。

(3)1837年,林则徐遣使东厂将私藏鸦片商人查禁鸦片,但反响甚微。

(4)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中国政府战败于英国,不得不签订了《南京条约》。

(5)鸦片战争结束后,签订了《南京条约》,以此开启了中国对外开放的历史。

2. 辛亥革命及以后的历史进程

(1)辛亥革命结束了近300年的封建专制帝制统治,社会改革开创了宪政史及民主人权运动史。

(2)辛亥革命创造了中国近代政治发展的新局面,对中国近代史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演变中的社会背景与特征

1. 科技文化的西方化

(1)从清朝后期至20世纪初期,中国逐渐消化了大量的西方科技和文化。

(2)西方科技文化的输入,给中国的科技文化带来了一场巨大的变革。

2. 资本主义的日益形成

(1)1895年《甲午战争》以后,外国资本大量涌入中国,形成了大量的外商企业和资本。

(2)外商资本的大量引进,加速了中国近代工业和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

3. 改革危机与思想启蒙

(1)鸦片战争、天津条约等带来的不公等问题,引起了中国社会中知识界、新兴民族资产阶层、官僚爱国派等群体对改革的呼声,构成了“改革派”。

(2)“变法维新运动”的兴起,被视作中国社会的思想启蒙运动,成为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重要背景之一。

(3)近代中国社会的改革危机,为中国现代化的开展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三、近代中国新的政治秩序

1. 维新派改革

(1)中国“维新派”是一个多元的运动,其中既有“八股改革”,也有“法理派”、新学传统等,分别代表了不同的派别。

(2)“维新派”的主要思想内容包括政治体制改革、教育改革、经济改革等,在促进中国现代文化的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2. 民主共和化运动

(1)辛亥革命结束了中国的封建专制帝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实现了民主共和化。

(2)中华民国的成立,是中国政治体制的改革和中国近代史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3. 民主宪政制度的确立

(1)中华民国开始制定新宪法,在法律层面确立了民主宪政制度。

(2)中华民国新宪法的制定,是中国政治体制进一步完善、中国近代史发展的重要标志之一。

第二章 外异矛盾与国内危机

一、民族危难的利害关系

1. 影响中华民族复兴的外因与内因

(1)近代以西方列强为主的帝国主义国家对中国实施不平等条约,是外在的背景。

(2)中国内部所存在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方面的制度问题,也是中国近代史上民族危难形成的重要内因。

2. 中华大地上的民族危难形势

(1)日本在近代中国的列强中是最具威胁性的国家之一,于1895年击败清朝并强行割占台湾,后侵占了辽宁、福建、山东等省份,建立了伪满、伪蒙政权。

(2)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八国联军入侵、鸦片战争等历史事件也使近代中华民族陷入了极大的危险之中。

3. 1911年辛亥革命和1919年“五四”运动

(1)1911年的辛亥革命为实现中国民族主义的复兴奠定了重要基础。

(2)以五四运动为代表的新文化运动,则更为深入地揭示了中国现代文化自觉和中国历史的自觉。

(3)辛亥革命和五四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的两大民族历史事件,对中国近代史发展产生了不可估量的影响。

二、实现民族复兴的思潮

1. 爱国主义思潮

(1)自19世纪末,中国历史上就已出现具有爱国主义情感和觉悟的人物和群体,如梁启超、章太炎、康有为等。

(2)爱国主义思潮对于中国现代民族精神与民族认同的塑造及实现中国民族复兴的号召,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2. 革命思潮

(1)革命思潮在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主要体现了维新派和辛亥革命力量等的宪政思想。

(2)民主、宪政、自由等思想和理念,对中国的思想启蒙和中国的社会进步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3. 文化思潮

(1)文化思潮是20世纪初到20世纪中期的中国文化运动的主要特征,主要表现为思维解放和知识觉醒两个方面。

(2)文化思潮对于中国现代文化的转型与创新,对于实现民族复兴作出了积极的贡献。

第三章 民族独立与国家发展

一、国家建设的背景和基础

1. 新中国的建立

(1)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这标志着二战结束,中国取得了抗日战争的胜利。

(2)1949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成立,宣告旧中国已经倒塌,新中国已经建立。

2. 经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

(1)新中国成立后,实行了全面的经济建设和文化发展战略,促进了中国的社会进步和人民生活的极大改善。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经济文化的建设和发展是中国社会进步的象征和重要支撑。

二、新中国的基本国策和发展方向

1. 推动政治改革

(1)新中国成立后,积极推动政治体制改革,建立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等一系列制度,使政治体制更趋规范化。

(2)政治改革对于新中国的国家稳定、建设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2. 全面推进经济建设

(1)新中国成立后,全面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建立了中央计划经济体制和农村人民公社等制度,加强了国家的经济发展和建设。

(2)经济建设是新中国国家发展的重中之重,政府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推动全国经济持续向好发展。

3. 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

(1)新中国成立后,大力推进文化事业的发展,包括文化教育、体育、科技等各方面建设,为中国的文化事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文化事业的发展对新中国的文化自信和中国民族文化地位的提高有着非常大的推动作用。

三、民族团结的维护

1. 实现全国性大团结

(1)新中国建立后,为维护全国性大团结,积极促进家族合作、民族团结和宗教信仰自由等方面。

(2)全国性大团结对于维护国家社会稳定、推进经济文化建设有很重大的意义。

2. 推进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建设

(1)新中国成立后,推进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建设,在经济建设、文化建设等方面加强对少数民族的扶持,确保他们的利益。

(2)推进少数民族的经济文化建设,是新中国构建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的重要方向。

四、“开放”和“改革”

1. 中国特色的“改革开放”路线

(1)在20世纪70年代,中国国内出现了加速发展经济实力的希望和迫切的需要。

(2)1978年12月中国政府提出了对经济开放的“改革开放”路线,推进了中国社会主义的全面建设和现代化建设。

2. “反右”、“文革”对中国的影响

(1)“反右”、“文化大革命”等事件混乱了中国在社会和政治方面的稳定,对于社会的建设和发展产生了很大伤害。

(2)由此而来的各种矛盾和问题,成为“改革开放”的必要条件,为中国现代化进程的推进起到了推动作用。

3. “改革开放”的主要特点与影响

(1)对外开放和内部自由竞争是“改革开放”的两个重点。

(2)推进“改革开放”,为中国的经济文化和现代化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新的挑战,为中国的政治和经济发展打开了一片新的天地。

(3)改革开放的实践,是中国现代化进程中成败得失的真实写照,具有重要的现实和历史意义。

    推荐阅读
  • 中国著名历史小说(在小说中,明清时期的代表作有哪些?其特点分别是什么?)

    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

  • 美国拍的太平洋战争电视剧

    该剧根据参与太平洋战争的士兵的真实故事改编。剧情跨越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包括太平洋战争。该剧讲述了二战期间,太平洋地区战斗机和轰炸机的冲突和发展。以上只是一些例子,还有其他太平洋战争的电视剧和电影。

  • 清朝十二帝顺序列表简介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有12位皇帝。他继续压制明朝复活的势力,重振清朝的统治。他打败了各种反对派别并奠定了清朝的基础。他加强了中央集权,废除了一些腐败的官员。他统治时期,中国出现了一些重大的社会动荡事件。他在登基后不久即被废黜,清朝结束。这是清朝十二帝的简介,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影响,不仅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有所发展,也面临了许多重大的挑战和变革。

  • 历史朝代顺序表和时间(先秦两汉,元代,明代,清代,宋代,隋唐,魏晋南北朝,按朝代先后排序?)

    告诉你一个可以查过去十年天气预报的网站。天气记录网——历史天气:http://www.tqjlw.cn/index.html中国的历史朝代顺序?展开全部朝代顺序:尧舜禹后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建立年代大约是公元前2070年左右。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你这个问题的先后排序是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代,元代,明代,清代。

  • 宋朝时期粮食产量最高的是

    宋朝时期粮食产量最高的是南方江南地区。江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且河流众多,灌溉条件良好,适宜农业发展。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十分繁盛,粮食产量也相对较高。此外,宋朝时期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建设,如修筑大型的水利工程如运河和水库,以提供足够的水资源进行农田灌溉,进一步促进了南方粮食产量的提高。

  • 古希腊神话人物为什么都有斯

    在古希腊神话中,很多人物的名字都以"斯"结尾。这是因为在古希腊的语法规则中,"斯"被用作名字后缀,表示属于某个人、物或概念。此外,一些在神话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也以"斯"结尾,这可能是为了给他们的名字增添一种特殊的神秘感和与众不同的气质。例如,雅典娜是智慧女神,阿波罗是太阳神和艺术之神,赫尔墨斯是信使神等。

  • 欧洲文明近代史论文武汉近代史论文

    欧洲文化的转变特色最为明显的是文艺复兴的出现。武汉是中部地区的物流中心和生产中心,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2019年新冠疫情波及全球,武汉成为了疫情的中心。疫情不仅对武汉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暴露了中国疫情管理的不足,同时也激发了中国社会对公共卫生和医疗体制改革的需求,这对未来的武汉和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秩序被重新安排

    联合国以国际合作、冲突预防、和平解决争端为核心目标,成为各国处理国际事务的重要平台。194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特拉华尔塔举行会议,讨论了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总的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秩序被重新安排,国际组织得到发展,冷战格局出现,殖民地独立运动盛行,区域联盟和国际合作兴起,国际法和人权保护得以加强。

  • 近代史纲要2023版

    2023年自考本科的考试科目有12-16门左右,包括公共课,专业课等,根据不同的专业考试科目不同。中国近代史纲要是自考公共课的必考课程,下面为大家整理一些近代史高频考点。

  • 大二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5.当代中国:1990年至今,中国继续进行改革开放,取得了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大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