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遭受了外来侵略和割地赔款。-中国人民开始掀起反对封建专制和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1839年9月,李鸿章等官员派遣人员前往广东禁鸦片,结果导致英方炮轰广州,鸦片战争爆发。中国赔偿2亿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个口岸,英国获得对华最惠国待遇。-自称“太平天国”,主张建立“大同世界”。
以下是2021版中国近代史纲要的笔记:
第一章 中国近代史的总体考察
1.1 中国近代史的定义
- 从1840年第一次鸦片战争到1949年新中国成立期间,中国历史上的一段时期被称为中国近代史。
- 这一时期是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发生巨变的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
1.2 中国近代史的主要特征
- 中国开始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 中国遭受了外来侵略和割地赔款。
- 中国社会进入了商品经济阶段,资本主义逐渐成为主导。
- 中国出现了民主思潮和社会主义思潮。
- 中国人民开始掀起反对封建专制和帝国主义侵略的斗争。
- 中国开始走向现代化,出现了一批先进分子。
1.3 中国近代史的基本历程
- 第一阶段:鸦片战争到甲午战争(1840-1895)
- 第二阶段:戊戌变法到辛亥革命(1898-1911)
- 第三阶段: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1911-1919)
- 第四阶段:五四运动到新民主主义革命(1919-1949)
第二章 鸦片战争及其影响
2.1 鸦片战争的爆发
- 1839年,英国为了解决贸易不平衡问题,开始向中国大量走私鸦片。
- 1839年9月,李鸿章等官员派遣人员前往广东禁鸦片,结果导致英方炮轰广州,鸦片战争爆发。
2.2 鸦片战争的经过
- 1840年,英国舰队攻占了南京,签订了《南京条约》。
- 1842年,签订了《黄埔条约》。中国赔偿2亿银元,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个口岸,英国获得对华最惠国待遇。
2.3 鸦片战争的影响
- 鸦片战争标志着中国走向半殖民地化。
- 鸦片战争导致中国开放,西方文化开始进入中国。
- 鸦片战争导致中国租界和势力范围的出现,外国势力开始在中国建立殖民地。
第三章 太平天国运动
3.1 太平天国的起义
- 太平天国由洪秀全于1851年发动的反清起义。
- 自称“太平天国”,主张建立“大同世界”。
3.2 太平天国的蓬勃发展
- 太平天国迅速发展壮大,建立了中央政权和地方政权,占领了湖南、湖北、江西、安徽等地。
3.3 太平天国的失败
- 太平天国最终被清朝镇压,洪秀全最终逃亡外逃,部分太平军在后来的太平天国北伐中参加了反清斗争。
3.4 太平天国的作用
- 太平天国是一次反清斗争的探索,为后来的反清运动提供了经验和启示。
- 太平天国运动促进了中国农民群众思想觉悟的提高。
第四章 戊戌变法和百日维新
4.1 戊戌变法的背景
- 清朝政治经济腐败,无法有效应对外患和内忧,社会上出现了一股要求改革的思潮。
4.2 戊戌变法的内容
- 戊戌变法是光绪帝通过推行一系列改革,尝试挽救清朝的努力。
- 改革内容包括推行宪政、设立议会、废除科举、改革军队和财政、推行新学等。
4.3 戊戌变法的失败
- 戊戌变法受到了保守派的反对,故宫发生政变,光绪帝被软禁,改革活动被迫停止。
4.4 百日维新的背景
- 戊戌变法失败后,一大批革命派感到挫败和失望,希望通过改革来推翻清政府。
4.5 百日维新的内容
- 1898年,清政府通过启蒙运动和学府改制来进行改革,这被称为百日维新。
- 主要改革内容包括进行文化教育改革,推行宪政,开设议会等。
4.6 百日维新的失败
- 百日维新受到了保守派和洋人的联合反对,被迅速镇压,史称“六君子大捷”。
- 百日维新的失败进一步推动了中国革命的发展。
第五章 辛亥革命
5.1 辛亥革命的背景
-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反对清政府进行的一次武装起义。
- 辛亥革命背景包括长期的民族耻辱和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多种因素。
5.2 辛亥革命的进程
- 1911年10月,湖北武昌爆发起义,随后其他省份纷纷响应,清王朝逐渐瓦解。
- 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成立,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
5.3 辛亥革命的影响
- 辛亥革命结束了长达2000年的封建君主专制体制,开启了中国民主革命的新纪元。
- 辛亥革命促进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
- 辛亥革命对中国革命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和启示作用。
第六章 新文化运动
6.1 新文化运动的背景
- 新文化运动是中国自然科学、社会科学、文艺等方面逐步接触世界先进文化而产生的自觉转型的一次文化运动。
6.2 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
- 新文化运动强调民主与科学,主张“民主、科学、实用主义”,倡导西方的自由主义、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思想。
- 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有胡适、陈独秀、鲁迅等。
6.3 新文化运动的意义
- 新文化运动的发生,标志着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阶段的到来,为中国的社会变革提供了理论和思想基础。
- 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发展。
第七章 五四运动
7.1 五四运动的背景
- 五四运动是中国爆发的一次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群众运动,始于1919年5月4日,由学生和进步人士开展。
7.2 五四运动的主要内容
- 五四运动主要反对以北洋政府为代表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呼吁民主和科学,提出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口号。
7.3 五四运动的影响
- 五四运动促进了中国的思想解放和文化进步;
- 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重要里程碑,持续影响了中国近现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生活;
- 五四运动为中国革命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政治和思想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