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小人之言,杀害了太子申生而后又派人准备逮捕重耳。重耳听说消息之后立即逃出了晋国。后来重耳跑到了楚国,楚成王对重耳是以礼相迎好生款待。有一天楚成王突然问重耳:假如有一天你回到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发生战争,晋文公为了履行他在楚国时的诺言,于是命令军队向后撤退。九十里楚军见晋军后撤,骄傲轻敌,全军追击结果被晋军大败。
退避三舍。
退避三舍该成语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三年》,古代以一舍为三十里三舍即九十里,原本意思是指为了回避和对方的冲突,主动让军队退让九十里。春秋时候晋献公听信小人之言,杀害了太子申生而后又派人准备逮捕重耳。重耳听说消息之后立即逃出了晋国。后来重耳跑到了楚国,楚成王对重耳是以礼相迎好生款待。
有一天楚成王突然问重耳:假如有一天你回到晋国当上国君该怎么报答我?重耳听到后回答说:如果真有一天我当上晋国国君,我愿与楚国世代友好,如果楚晋之间非要发生战争,我一定率军退避三舍以表示我对您的敬意。
四年之后重耳真的当上了晋国国君就是晋文公。公元前633年楚国和晋国的军队发生战争,晋文公为了履行他在楚国时的诺言,于是命令军队向后撤退。九十里楚军见晋军后撤,骄傲轻敌,全军追击结果被晋军大败。退避三舍告诉我们退让并不一定就是软弱可欺,相反面对这样的事情时我们应该谨慎小心,以防有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