伙计们袖着手,站在门外,专等更夫敲响子时的梆子声。伙计不敢说这就是凉拌白菜心,慌忙把王老板叫来和客人搭话。王老板人实在,抱歉地和客人说到:这道菜是小时候母亲教他的凉拌白菜心,上不得席面。王掌柜还把乾隆皇帝吃过的那道凉拌白菜心,起名为“乾隆白菜”。从此“乾隆白菜”,作为京城名菜,流传起来!
公元1752年(清乾隆十七年)的大年三十,家家团圆的日子,前门外的店铺,酒馆,早早打了烊,只有前门外大街路东,鲜鱼口南的“王记小葫芦酒馆”,还在亮着灯盏,原来王老板有条不成文的规定:不过子时不关门,大年三十,也不例外。
伙计们袖着手,站在门外,专等更夫敲响子时的梆子声。
这时,从通往通州的大道上,走来一主两仆三人。
主人书生打扮,气宇不凡,伙计们瞧着三人仪表不俗,不敢怠慢,怎奈店中的食材,不足以凑够10个菜,王老板兼大厨,计上心来,做了一道小时候娘常给他拌的白菜心。
只见那个书生模样的主人,边吃凉拌白菜心,边喝酒,边夸奖这道菜妙得很,他从未吃过,他向着伙计打听这道菜的名字。
伙计不敢说这就是凉拌白菜心,慌忙把王老板叫来和客人搭话。
王老板人实在,抱歉地和客人说到:这道菜是小时候母亲教他的凉拌白菜心,上不得席面。
书生模样的客人笑着说:能把一棵平凡的白菜心,做得这么不平凡,你真的厨艺真不平凡!
王老板笑着把这道菜的秘诀一五一十,毫无保留地告诉了客人:白菜只要里边的心,只能用手撕,不能用刀切,刀一切白菜一出水,味道全变了,调料包括芝麻酱、老陈醋、蜂蜜、白糖……
客人听得津津有味,问老板他的小酒店,可有名号?
王老板摇摇头说:店外挂了个葫芦,常来的客人,因我姓王,就给起了个“王记小葫芦酒馆”,这真叫不出去!
书生模样的客人,在店里踱了几步,转身向王老板说:大年三十,偌大的京都,不关门的酒家,只有你这一处,我送你一个“都一处”的名号吧!
过了年,伙计们和王老板早把大年三十这三位客人的事忘了,却没想到,突然有一天,十几个太监一字长蛇阵似地来到“王记小葫芦酒馆”将一块写有“都一处”三个大字的虎头匾,赠给了王掌柜。
王掌柜和伙计们磕完头,才知道,大年三十晚上来小酒关喝酒的书生模样的客人,竟然是乾隆皇帝,“都一处”的虎头扁,是乾隆皇帝亲手题写。
王掌柜激动得泪流满面,把乾隆皇帝赠的匾,端端正正地挂在店铺的门楣上,又将乾隆皇帝那天晚上坐过的太师椅盖上黄缎子,下边还垫上了黄土,恭恭敬敬地摆放起来,规定任何人都不得再坐。
王掌柜还把乾隆皇帝吃过的那道凉拌白菜心,起名为“乾隆白菜”。
从此“乾隆白菜”,作为京城名菜,流传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