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朱元璋身上最大的污点就是“清洗”功臣,而且是大规模的株连和屠杀公元1378年,也就是朱元璋称帝十年后,他觉得自己一生的奇遇是祖坟风水的原因,于是朱元璋又返回家乡重新安葬了父母,并且为了警示后人,特立了一块“御制皇陵碑”,写下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最后写到“泪笔以述,难谕嗣以抚昌”,意思是希望后人能了解穷苦人的生平和祖辈创业的艰辛,继续维持大明江山的繁荣
朱元璋原名朱重八,1328年10月出生于一个“逃荒家庭”,出生就只有一个目标:努力活着,因为制度和知识困乏的原因,他们一家都没有正经姓名,比如爷爷叫朱初一,父亲叫朱五四,到他这一代,大哥叫朱重一,二哥叫朱重二,按这种顺序他自然就叫了朱重八
公元1343年,天灾降临,瘟疫几乎带走了朱元璋全家性命,只留下了他与二哥,那一年朱元璋15岁,领居把他介绍给当地寺庙,这样他又成了一名僧人,两个月后,寺庙也没了存粮,方丈遣散了所有人,他有一次失去了栖身之地,他开始了一只碗逃荒的生活,就这样过了8年
公元1352年,郭子兴拉起了一股势力不小的起义,手下汤河(朱元璋发小)给朱元璋书信让其来投军,于是朱元璋投靠了郭子兴,各种机缘下郭子兴还把自己养女(日后的马皇后)嫁给了朱元璋,从这时朱重八正式改名朱元璋
朱元璋自参加起义后,一路征战,沿途招服了700多人,中间还因内部战争救下了郭子兴,后来朱元璋见郭子兴的势力一直停在毫州不前,便自行挑选了24位猛将,决定自己打天下,自此之后,朱元璋边招募军队边攻打元军驻地,短短几个月时间,就由原先的24人到一支两万人的雄厚势力,就在他打下滁州后,郭子兴因被其他元帅排挤也到了滁州,朱元璋便二话不说把自己军队交给了郭子兴,那年他大概26岁
公元1355年,郭子兴病逝,公元1360年,朱元璋请来了刘伯温,并制定出了“囤积梁山,各个击破”的策略,朱元璋犹如神助,一路打败了陈友谅张士诚,横扫福建,统一江南
公元1368年,朱元璋称帝,建立了大明王朝,朱元璋是历史上唯一一个从南到北统一的封建帝王,在北伐开始的第一天颁布的《榆中元憿》里第一次喊出了“恢复中华”的口号,而后开始了他的“洪武之治”
在《民太祖实录》里还有一个记载“上梦人以壁至于项,既而项肉引起微痛,疑其疾也,以药傅之,无验,后遂成骨隆然,甚异”,就是说在朱元璋登基前夕,他的样貌突然发生了变化,在面部长出了一条“龙骨”,虽然听起来魔幻,但哪有从乞丐便成大一统皇帝更魔幻的事呢?
因天灾和战乱,到处都是赤地千里的景象,朱元璋登基后,策划了大规模的“人口迁移”,且不止是迁移,朱元璋还规定,沿途州府县要尽量提供食宿哦,医药,迁入地要提供农具,只要是荒地,谁能开垦就归谁所有,且刚开垦的荒地前三年不用交税,整个洪武年间,总共进行了18次移民,涉及近百万人口,迁移完成后,他又新修水利,灌溉农田,这才有了殷实的家底
根据洪武二十六年记载,人口、田地、房屋这些都达到了历史高位,这个功绩是不可否认的,另外朱元璋也是位极其勤奋的皇帝,在遗诏中记载“三十有一年,忧危积心,日勤不怠”,意思是从登基开始,几乎三十年如一日,每天都要看200封信,做400个决定,这个工作量,在历代帝王里也是排前列的
但朱元璋身上也有很多让人非议的点,比如他的“嗜杀”,在朱元璋时期,据说杀了将近15万官员,只要贪污超过60两,就一律诛杀,他还颁布了一本叫《大诰》的法令,说如果有官吏贪污,可以直接将其绑了,只要有人头顶《大诰》来京城申冤,沿途官员不得阻拦,否则一律斩首。在朱元璋身上最大的污点就是“清洗”功臣,而且是大规模的株连和屠杀
公元1378年,也就是朱元璋称帝十年后,他觉得自己一生的奇遇是祖坟风水的原因,于是朱元璋又返回家乡重新安葬了父母,并且为了警示后人,特立了一块“御制皇陵碑”,写下了自己的人生经历,最后写到“泪笔以述,难谕嗣以抚昌”,意思是希望后人能了解穷苦人的生平和祖辈创业的艰辛,继续维持大明江山的繁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