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百科

高中历史最全时间轴(中国历史时间轴重要事件整理 历史大事记归纳)

时间:2024-05-25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历史百科

②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

中国历史时间轴重要事件整理 历史大事记归纳

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为夏朝,建立于公元前2070年,根据史书可知,夏朝的建立彻底改变了原始部落的制度,并开始实行世袭制,也开始了新的封建社会,新社会的形成开创中国历史近四千年的先河,最后一个朝代为清朝。

中国历史重要时间时间轴整理

一、中国古代史

1、夏(470年)

公元前2070年到公元前1600年

公元前2070年启称夏后建国从此,“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2.商(554年)

公元前1600年到公元前1046年

公元前1600年商汤灭夏,商朝建立

公元前1300年商王盘庚迁都殷

(公元前1046年到公元前221年

3.西周时期(前1046年—前771年)

政治:推行宗法制,分封制,礼乐制;

经济:青铜铸造发达。

4.春秋时期(前770年—前476年)

政治:分封制瓦解,奴隶社会崩溃;

经济:铁犁牛耕出现,人工冶铁出现;

文化:孔子和儒家思想形成,百家争鸣出现。

5.战国时期(前475年—前221年)

政治:商鞅变法,封建制度确立;

经济:自然经济形成,重农抑商政策产生;

文化:继续百家争鸣,孟子,荀子;。

6.秦朝时期(前221年—前207年)

政治: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包括确立皇帝制,三公九卿制,推行郡县制);

文化:统一文字,焚书坑儒。

7.两汉时期(前202年—公元220年)

政治:中朝制度、刺史制度,“推恩令”;

经济:盐铁专卖,丝绸之路开通;

文化:董仲舒的“独尊儒术”,太学建立,造纸术。

8.隋唐时期(581年—907年)

政治:三省六部制,科举制;

经济:唐代青瓷和白瓷,六朝草市,长安;

文化:唐朝雕版印刷术,火药发明,书法,唐诗。

9.宋元时期(960年—1368年)

政治:元朝行省制度,北宋王安石变法;

经济:宋代棉纺织业兴起,元代青花瓷,宋代坊市时空界限的突破和草市发展、东京和临安;

文化:程朱理学,指南针外传,火药外传,北宋毕升和活字印刷术,元代木活字,书法宋四家赵体,文人画,宋词元曲。

10.明清时期(1368年—1840年)

政治: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

经济:清代粉彩瓷和珐琅瓷,明代商帮和会馆,海禁政策和闭关锁国,资本主义萌芽出现;

文化:文字狱,京剧产生,明清小说。

二、中国近代史

1.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840年—1919年)

①从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1840—1895)

政治:鸦片战争(1840年—1842年);《南京条约》的签订(1842年);“新思想”萌发(19世纪40、50年代);西装、西餐、西式住房开始传入中国(19世纪40年代);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年—1860年);太平天国运动(1851—1864年):《天朝田亩制度》(1853年),天京变乱(1856年),《资政新编》(1859年)。

经济:洋务运动(19世纪60年代—90年代);民族资本主义产生(19世纪60、70年代);甲午中日战争(1894年---1895年):黄海海战(1894年);《马关条约》的签订和反割台斗争(1895年)。

②从甲午中日战争到五四运动(1895年—1919年)

经济: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19世纪末)。

政治:戊戌变法(1895年—1898年):公车上书(1895年),百日维新(1898年);义和团运动(1899年—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年—1901年);《辛丑条约》的签订(1901年);中国同盟会的成立(1905年);孙中山提出三民主义(1905年);武昌起义(1911年);南京临时政府成立(1912年元旦);《中国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1912年)。

文化:新文化运动开始(1915年);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发表《文学革命论》(1917年);鲁迅发表《狂人日记》(1918年);李大钊发表《庶民的胜利》和《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1918年);李大钊发表《我的马克思主义观》(1919年)。

2.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1919年—1949年)

五四运动(1919年);中国一大召开(1921年);中共二大召开,提出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1922年);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1922年至1923年)。

①国民大革命时期(1924年—1927年)

国民党一大召开,国民大革命兴起(1924年);孙中山提出新三民主义(1924年);蒋介石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汪精卫发动七一五反革命政变,国民大革命失败(1927年)。

②土地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1937年)

南昌起义(1927年8月);八七会议(1927年8月);秋收起义(1927年9月);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开辟(1927年10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1931年);九一八事变爆发,日本侵略中国东北(1931年);中央红军长征(1934年10月—1936年10月);遵义会议(1935年1月);八一宣言(1935年8月);瓦窑堡会议(1935年12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1936年10月);长征结束;西安事变,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1936年12月)。

③全面抗战(1937年—1945年)

卢沟桥事变(1937年7月);八一三事变,日军进攻上海(1937年8月);淞沪会战;红军实施改编(1937年8月);洛川会议,制定全面抗战路线(1937年8月);淞沪会战、太原会战、平型关大捷(1937年8月开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1937年9月);徐州会战和台儿庄大捷(1938年春);湖北枣宜会战(1940年5月);百团大战(1940年下半年);中共七大召开(1945年春);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8月);重庆谈判(1945年8月底):《双十协定》1945年10月10日。

④解放战争(1946—1949年)

全面内战爆发(1946年夏);解放战争战略反攻开始(1947年6月);三大战役(1948年11月—1949年1月);七届二中全会在河北西柏坡召开(1949年3月);渡江战役,解放军攻占南京(1949年4月21日至24日);中国人民政协第一次会议在北平召开(1949年9月);开国大典(1949年10月)。

三、中国现代史

1.过渡时期(1949年—1956年)

政治、经济:开国大典(1949年10月);土地改革(1950年—1952年);三大改造(1953年—1956年):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基本确立(1956年);“一五”计划(1953年—1957年);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召开(1954年)。

外交:首次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3年);周恩来率代表团参加日内瓦会议(1954年);参加万隆会议(1955年)。

2.十年建设探索时期(1956年—1966年)

经济:中共八大召开(1956年9月);“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运动开始(1958年);国民经济调整八字方针提出(1960年)。

文化:“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方针提出(1956年4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4年);中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1965年)。

3.十年文革时期(1966—1976年)

政治、经济:“文革”爆发(1966年5月);主持工作(1971年—1973年);全面整顿(1975年);“文革”结束(1976年10月)。

外交: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1971年10月);尼克松访华,发表《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1972年2月);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中日建交(1972年9月)。

文化:中国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1967年);中国发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1970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1973年)。

4.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年至今)

经济: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1978年12月);深圳、珠海、厦门和汕头经济特区设立(1980年);大连等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1984年);开辟长江三角洲等经济开放区(1985年);上海浦东开放(1990年);邓小平南方谈话(1992年春);中共十四大召开(1992年10月);中共十四届三中全会召开(1993年);中共十五大召开(1997年)。

政治:“九二共识”(1992年);香港回归(1997年);澳门回归(1999年)。

外交:中美建交(1979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2001年12月)。

中国历史的重要事件精选

1、阪泉之战(约前2700年—前2500年)

黄帝征服中原各族的过程中,与炎帝两部落联盟在阪泉(保存传说最多的是冀西北的涿鹿)进行的一次战争。

阪泉之战对开启中华文明史、实现中华民族第一次大统一有重要意义。

2、涿鹿之战(约前2700年—前2500年)

黄帝部族联合炎帝部族,跟来自南方的蚩尤部族在今河北省张家口市涿鹿县一带进行的一场大战,对于古代华夏族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的转变产生重大影响。

3、鸣条之战(约前1600年)

夏朝末年在商灭夏的战争中,商汤率领商部落士兵与夏军在鸣条(今山西运城夏县之西,一说在河南封丘东)进行的一场决战。

夏王朝灭亡,商汤建立商朝。

4、牧野之战(约前1130—前1018年)

又称“武王伐纣”,是周武王的联军与商朝军队在牧野(今河南省淇县南、卫河以北,今卫辉市境内)进行的决战。

商朝战败,纣王自杀,商朝覆亡。

5、繻葛之战(前707年)

郑国在繻葛(今河南省长葛市北)大败周室联军的一次反击作战,使周天子的威严一落千丈,战后周王室开始衰弱,诸侯国势力大增,竞相争霸。

高中历史知识点整理,按时间顺序

专题一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一、中国早期政治制度的特点分封制和宗法制的基本内容1、分封制的基本内容:周天子将子弟和功臣分封于各地,成为一方诸侯,诸侯在封国内享受世袭统治权,对周天子定期朝贡并提供军赋(承担军事义务)和力役(派劳役为王室服务)。2、宗法制的基本内容:(1)宗法制的核心是嫡长子继承制。(2)确立了严格的大宗、小宗体系。(3)由血缘关系的亲疏,形成森严的“周天子——诸侯——卿大夫——士”的等级制度。二、走向“大一统”的秦汉政治1、秦的统一(1)时间:公元前221年。(2)意义: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数百年的割据混战局面。2、皇帝制度的创立:秦始皇创立。特点:皇帝至尊,皇权至上,皇位世袭。3、中央集权制度(1)中央:三公九卿制①三公:丞相:协助皇帝处理政务;太尉:主管军事;御史大夫:负责监察系统。②九卿:中央各重要部门的主管官员。(2)地方:郡县制设置:郡——县——乡——里。“郡”是直属于中央的地方行政设置,设郡守、郡尉。“县”隶属于“郡”。县级以下有“乡”、“里”两级地方基层行政机构。4、秦朝中央集权制度对历史产生的影响:(1)秦汉“大一统”政体为中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和巩固奠定了基本格局。(2)秦汉时期开始形成的中央集权制对于中国政治形成了长久的影响。三、君主专制政体的演进与强化1、汉朝刺史制度:(1)创立者:汉武帝。(2)史实:汉武帝把全国划分为十三个监察区域,称十三州部,每州部设刺史一人。(3)目的(作用):监察地方政治,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2、隋唐三省六部制:唐代中央设中书省、门下省和尚书省三省,尚书省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三省的最高长官都是宰相(宰相权力一分为三)。3、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特点:(1)皇权不断加强,相权不断削弱。(2)中央集权不断加强,地方权力不断削弱。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1、明朝内阁制度的确立:明成祖(永乐帝)朱棣设立。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政的助理机构,阁员官位较低,内阁无实权。2、清朝的军机处:(1)时间:清雍正年间(雍正皇帝)。(2)职权:由单纯处理军事逐步扩大到其他政务。军机大臣只能秉承皇帝旨意办事。(3)特点:简(机构简单,人员精干)、速(办事效率较高)、密。(4)作用:军政大权进一步集中到皇帝手中,进一步加强了君主专制制度(君主专制制度达到顶峰)。3、君主专制制度加强对中国社会发展的影响(注:人民、岳麓两版皆不明确)(1)积极性:①有利于巩固封建统治,维护国家统一②有利于封建经济发展③有利于民族融合④有利于人民创造灿烂文明。(2)消极性:使中国社会的发展受到严重的阻碍。

帮我整理历史时间轴

公元元年之前是夏商周秦西汉,公元之后是西汉末年至今 夏:约前22世纪末至约前21世纪初~约前17世纪初(400余年) 商:约前17世纪初~约前11世纪(600年左右) 周:约前11世纪~256年(800余年) 西周:约前11世纪~前771年(300余年) 东周:前770年~前256年(400余年) 秦:前221年~前206年(15年) 汉:前206年~公元220年(400余年) 西汉:前206年~公元25年(包括王莽与更始帝)(200余年)
    推荐阅读
  • 中国著名历史小说(在小说中,明清时期的代表作有哪些?其特点分别是什么?)

    取材于《大唐西域记》和民间传说、元杂剧。作者或编者一般被认为是施耐庵,现存刊本署名大多有施耐庵、罗贯中两人中的一人,或两人皆有。

  • 美国拍的太平洋战争电视剧

    该剧根据参与太平洋战争的士兵的真实故事改编。剧情跨越了整个第二次世界大战,包括太平洋战争。该剧讲述了二战期间,太平洋地区战斗机和轰炸机的冲突和发展。以上只是一些例子,还有其他太平洋战争的电视剧和电影。

  • 清朝十二帝顺序列表简介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共有12位皇帝。他继续压制明朝复活的势力,重振清朝的统治。他打败了各种反对派别并奠定了清朝的基础。他加强了中央集权,废除了一些腐败的官员。他统治时期,中国出现了一些重大的社会动荡事件。他在登基后不久即被废黜,清朝结束。这是清朝十二帝的简介,他们在中国历史上留下了重要的影响,不仅在政治和经济方面有所发展,也面临了许多重大的挑战和变革。

  • 历史朝代顺序表和时间(先秦两汉,元代,明代,清代,宋代,隋唐,魏晋南北朝,按朝代先后排序?)

    告诉你一个可以查过去十年天气预报的网站。天气记录网——历史天气:http://www.tqjlw.cn/index.html中国的历史朝代顺序?展开全部朝代顺序:尧舜禹后夏商周春秋战国乱悠悠秦汉三国晋统一南朝北朝是对头隋唐五代又十国宋元明清帝王休第一个朝代是夏朝,建立年代大约是公元前2070年左右。夏商周秦西东汉,三国两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和十国,辽宋夏金元明清。你这个问题的先后排序是先秦两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代,元代,明代,清代。

  • 宋朝时期粮食产量最高的是

    宋朝时期粮食产量最高的是南方江南地区。江南地区气候温暖湿润,土壤肥沃,且河流众多,灌溉条件良好,适宜农业发展。在这样的自然条件下,江南地区的农业生产十分繁盛,粮食产量也相对较高。此外,宋朝时期还进行了一系列的水利工程建设,如修筑大型的水利工程如运河和水库,以提供足够的水资源进行农田灌溉,进一步促进了南方粮食产量的提高。

  • 古希腊神话人物为什么都有斯

    在古希腊神话中,很多人物的名字都以"斯"结尾。这是因为在古希腊的语法规则中,"斯"被用作名字后缀,表示属于某个人、物或概念。此外,一些在神话中起重要作用的人物也以"斯"结尾,这可能是为了给他们的名字增添一种特殊的神秘感和与众不同的气质。例如,雅典娜是智慧女神,阿波罗是太阳神和艺术之神,赫尔墨斯是信使神等。

  • 欧洲文明近代史论文武汉近代史论文

    欧洲文化的转变特色最为明显的是文艺复兴的出现。武汉是中部地区的物流中心和生产中心,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2019年新冠疫情波及全球,武汉成为了疫情的中心。疫情不仅对武汉的经济和社会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响,也暴露了中国疫情管理的不足,同时也激发了中国社会对公共卫生和医疗体制改革的需求,这对未来的武汉和中国有着深远的影响。

  •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世界秩序被重新安排

    联合国以国际合作、冲突预防、和平解决争端为核心目标,成为各国处理国际事务的重要平台。1945年,美国总统罗斯福、苏联领导人斯大林和英国首相丘吉尔在特拉华尔塔举行会议,讨论了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总的来说,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世界秩序被重新安排,国际组织得到发展,冷战格局出现,殖民地独立运动盛行,区域联盟和国际合作兴起,国际法和人权保护得以加强。

  • 近代史纲要2023版

    2023年自考本科的考试科目有12-16门左右,包括公共课,专业课等,根据不同的专业考试科目不同。中国近代史纲要是自考公共课的必考课程,下面为大家整理一些近代史高频考点。

  • 大二中国近代史纲要笔记

    5.当代中国:1990年至今,中国继续进行改革开放,取得了经济、科技和军事等方面的巨大成就,成为世界上重要的大国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