溥仪出生后即被立为皇太子,光绪帝逝世后即位,时年两岁。溥仪的在位期间,正值清朝末年,国家面临内忧外患。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溥仪被迫退位,清朝宣告结束。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溥仪被认定为“罪人”并受到审判,但并未被判处死刑。之后,他在北京的家中度过余生,在1967年逝世。溥仪的一生经历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时期,他的命运和清朝的兴衰密切相关。

溥仪(1906年2月7日-1967年10月17日),字载之,奕譞,清朝末代皇帝,庙号“恭帝”,在位于1908年至1912年间。他是清朝光绪帝的第十一子,母亲是西德国的婉容公主。溥仪出生后即被立为皇太子,光绪帝逝世后即位,时年两岁。
溥仪的在位期间,正值清朝末年,国家面临内忧外患。他并未具备真正的统治能力,权力实际上被辅政机构掌握。1912年辛亥革命爆发后,溥仪被迫退位,清朝宣告结束。随后他被安排居住在北京紫禁城的故宫,被称为“离宫”,但实际上仍处于软禁状态。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溥仪被认定为“罪人”并受到审判,但并未被判处死刑。他被关押在吉林省的监狱中,直到1962年获释。之后,他在北京的家中度过余生,在1967年逝世。
溥仪的一生经历了中国历史上重要的转折时期,他的命运和清朝的兴衰密切相关。后世对他的评价褒贬不一,有人认为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皇帝,也有人认为他是封建统治制度的象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