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以下是《孙子兵法》中的100句经典论述:
1.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2.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
3. 用兵之法,一曰度,二曰量,三曰数,四曰称,五曰胜。
4. 地形有山林、险阻、丘陵、沮泽、草莽、疏通、乡间、衢道等。
5.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而变者胜。
6. 夫将者,人之情,如水之易转。
7.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8. 故备胜于未战,而无战胜于战。
9. 不听军人之谋者,不听军人之命。
10. 故以治国之道,以关百事。
11.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者胜。
12. 地之窄者势曰交,我先屈而后伸,它先伸而后屈。
13. 吾能变,我能变。
14. 故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15. 凡非愚智之辩,无以明君之得失。
16. 应而不虞者,必于事前已虞焉。
17. 此兵之道也,将诡辩,故人不厌其诈。
18. 身在则于己,身退则于人。
19. 请战于长平之下,被攻于马陵之上,此败军之道也。
20. 寡人之于卫,督将之于寡人,寡人罪也。
21. 此乃兵权之法。
22.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23. 转败为胜,虚实相生。实胜虚,则虚败实。
24. 故曰,知彼知己,胜乃不殆。
25. 此五者,将之过也,孔明用之,如反掌耳。
26. 兵者,诡道也。
27. 阳之法,不可胜者也。
28. 兵虚则实,实则虚。
29. 是以天下之势,达则行。
30. 蓺稗之事不错,谋用之事不忘。
31. 兵虚则被邀,食宿不足,则虚劳而远征。
32. 故策之而知得失之计者也。
33. 是故知兵者,动而不迷,益而不争,得而不扰,固而不守。
34. 因人成事于事,致败于事。
35. 神为之宰,将为之辅,夫兵致利则后,战,则逆于前。
36. 故兵食国贫拙耳。
37. 兵不厌诈。
38. 观其所陈,知其所加,设于势。
39. 因势者胜,逆势者害。
40. 兵法:无恃具备之资。
41. 诈之以地,吞之以计,动之以利。
42. 兵不厌诈。
43. 行军数里,至于地则变。
44. 故善用兵者,少而胜多。
45. 故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46. 令民到其生城,而勿到死地。
47. 大将之事,弗作决,能退脱者而已。
48. 将欲取之,必用眩。
49. 兵道胜而不败,善用兵者也。
50. 实胜虚,虚胜实。
51. 后人记之也,暗所为之者。
52. 富国强兵,此天下之至道也。
53. 凡军旅之属,皆可设谋也。
54. 抗之以利,动之以色。
55. 夫兵者,诡道也。
56. 见利而进,知难而退。
57. 主有不明,将有不固。
58. 以佚事,度量权责。
59. 不号令而民自争者,无尽之患也。
60. 用间有五,有奇,有兼,有虚,有实,有华。
61. 兵之情主利,地之情主疾。
62. 用奇计者胜,用兼计者败。
63. 是故明君贵存拙智言之士。
64. 强也攻之,弱也攻之。
65. 故治似应大众,而实可以政小国也。
66. 是故势短则务速,势长则扬威。
67. 孰假借权,孰开诈谋。
68. 非曲则宣,非宣则隐,非武则言,非言则伏。
69.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70. 是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
71. 兵强则利,兵弱则害。
72. 凡处理者,诚信为府。
73. 以临敌也,如示之以不备。
74. 实虚间,实胜虚。
75. 大将之事,弗作决,能退脱者而已。
76. 是故胜兵先胜而后求战,败兵先战而后求胜。
77. 凡不明敌之情者,奋兵之术也。
78. 吾不恃其不来也,恃吾有以待之。
79. 用彼之道,思为彼举。
80. 故善用兵者,求之于势。
81. 弱而趋上者,曰多舛。
82. 胜兵,革心易形。
83. 以地胜地,以地胜人。
84. 斩将搴旗,贵在知己。
85. 神将精兵强,外无可以侮者。
86. 恃其所诱而弗虑者,必败之。
87. 以脩年者,以为利也。
88. 用间有五:有奇、有悬、有恐、有闵、有虑。
89. 乱主者,心以情兮情以势。
90. 地之固以有民,民之固以有土。
91. 弱冠者动,而老冠者静。
92. 故善战道者,求之于地。
93. 人有不失归者之义。
94. 将聚民之力而不用,则身受其害也。
95. 开号令以听巧偷之言,便士卒而勿劳乏。
96. 善胜者,拔其心。
97. 督军之法,不敢骄。
98. 置策波水而渔,若或闻之于敌,则战日至矣。
99. 故不信谒,而胜有功。
100. 兵无常势,水无常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