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令光上学期间就展示出了对历史的浓厚兴趣,他读了大量的历史书籍,并且热衷于研究历史事件与人物。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令光回到了上海,加入了复旦大学历史系任教。在这里,他组建了中国现代史研究小组,致力于对中国现代史的研究与教学。曾令光提出的“现代中国史”的叙述和研究框架,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现代史学科的发展。曾令光博学多才,不仅深耕于历史学研究,还涉足应用文学创作。1985年,曾令光因病辞世。

曾令光(1909年-1985年),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中国现代史研究的开拓者之一。
曾令光出生于湖南长沙一个书香门第的家庭。他自小聪明过人,立志要为国家做出贡献。曾令光上学期间就展示出了对历史的浓厚兴趣,他读了大量的历史书籍,并且热衷于研究历史事件与人物。
1930年代初,曾令光考入了北京大学历史系,师从李宗仁、陈立夫等知名历史学家。在这里,他接触到了西方历史学的最新成果,并且学会了运用科学的研究方法进行历史研究。此后,他开始在中国现代史领域进行学术研究,并且著有了多本重要的学术著作。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曾令光回到了上海,加入了复旦大学历史系任教。在这里,他组建了中国现代史研究小组,致力于对中国现代史的研究与教学。曾令光提出的“现代中国史”的叙述和研究框架,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现代史学科的发展。
曾令光在学术上深耕细作,著有多本学术著作,例如《辛亥革命史稿》、《辛亥革命史资料辑要》等,这些著作为中国现代史研究提供了宝贵的资料和研究成果,并且引领了后人。
曾令光博学多才,不仅深耕于历史学研究,还涉足应用文学创作。他的小说《文化囚徒》以及散文集《生活浮游集》都获得了广泛的关注和赞誉。
1985年,曾令光因病辞世。他的离世对于中国历史学界是一次巨大的损失,但他留下的学术成果和思想方法仍然在中国现代史研究中发光发热,为后来者提供了宝贵的参考与借鉴。他的精神依然激励着无数的历史学者和爱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