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李毅编写的一本儿童教育教材,旨在教导儿童如何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弟子规是用于教导儿童的规范。父母呼唤时,要立即回应;父母有安排时,要积极去执行。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教育家李毅编写的一本儿童教育教材,旨在教导儿童如何树立正确的道德观念和行为准则。以下是《弟子规》的全文及解释。
一、弟子规 概述 弟子规是儿童教育的重要教材之一,它以117首诗的形式,详细而简明地介绍了儿童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通过这本书,儿童可以学习如何遵守社会规则,正确处事,做到孝顺父母,尊敬师长和友善待人。
二、弟子规 全文及解释
【弟子规】
弟子规,圣人训,首孝悌,次谨信。
弟子规是用于教导儿童的规范。圣人的训诫首先是要孝顺父母,尊敬长辈,其次是要谨慎可靠。
泛爱众,而亲仁,有余力,则学文。
要爱护所有的人,并具备亲善的品质,在有余力的情况下,还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
父母呼,应勿缓;父母命,行勿懒。
父母呼唤时,要立即回应;父母有安排时,要积极去执行。
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
父母教导时,要敬重地倾听;父母责备时,要顺从地接受。
冬则温,夏则凊,晨则省,昏则定。
冬天要保暖,夏天要清凉,早晨要节约,傍晚要安静。
出必告,返必面,言必信,行必果。
外出时要告诉父母或长辈,回来时要面对父母或长辈,说话要诚实,做事要有结果。
事虽小,勿擅为;礼虽小,毋失由。
即使是小事,也不要擅自行动;即使是小礼,也不要疏忽从本。
所获有加,勿骄人;所失有减,勿悔过。
获得利益时,不要骄傲自满;遭受损失时,不要后悔过失。
物虽小,勿私藏;事虽小,勿暴怒。
即使是小东西,也不要私自藏匿;即使是小事情,也不要暴怒。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只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就能一天比一天更进步。
三思而后行,再思而后言。
行动之前要三思,说话之前要再三思。
凡学须谨,勤于问,思则得,苦则至。
学习任何事情都要谨慎,勤于提问,有思考才能获得知识,有苦思得才能成功。
【总结】
《弟子规》通过简明的诗句,明确了儿童应有的行为规范和道德准则。它教导儿童如何尊敬父母、长辈,亲近朋友,遵守社会规则,学习知识,培养正确的行为习惯和道德观念,为他们的成长打下了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