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孟子的母亲非常重视儿子的教育,因此选择了一个优秀的邻居,为自家的孩子决定和选择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窦燕山是一个有大义的人,他教育了五个儿子,他们都学有所成,名声远扬。四岁时,孟子就能够懂得让梨给兄长吃了,这是对兄长的敬重,要懂得尊敬和服从长辈。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要尊敬他人,谦让他人,要做到不后悔,扬名于人中。色友朋,财与禽,过则勿嗜,不及羞。
三字经是我国古代的一本启蒙读物,作者是苏洵,内容主要讲述了人生道德、教育和家庭伦理等方面的知识。以下是《三字经》的全文释义及解释: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出生的时候都是天性善良的,不论贵贱贫富,性格都是相似的,后来习惯不同,人与人之间的距离就会变得很大。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受良好的教育,个人的性格就会发生转变,就像水流一样,可以水到渠成地成长。教育的核心是专注和细致。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古代孟子的母亲非常重视儿子的教育,因此选择了一个优秀的邻居,为自家的孩子决定和选择了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因为她知道,如果孩子不好好学习,将来就会像断了纺织机上的经纬线一样无法完成任务。
窦燕山,有義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是一个有大义的人,他教育了五个儿子,他们都学有所成,名声远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如果养育了孩子却没有教育,那是父亲的过失;如果教育不严格,那是老师的懒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不学习是不可取的,特别是孩子不学习,那么老了又能做什么呢?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如果不将玉石雕琢打磨成器物,就不会有价值;如果人不学习,就不会懂得什么是道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作为人的儿子,在小时候应该尽量亲近父母、师长和朋友,学习和模仿别人的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九岁时,孔子就能够将床席温暖起来,这是孝敬父母的表现,孝顺是每个人应该坚守的行为准则。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四岁时,孟子就能够懂得让梨给兄长吃了,这是对兄长的敬重,要懂得尊敬和服从长辈。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首先要孝敬父母,然后要学习见闻,了解一些数学知识和文化知识。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从一逐渐增加到十,再从十增加到百,一直增加到千,再到万。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才是指天、地和人,三者相辅相成,互相作用;三光是指太阳、月亮和星星,它们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光明。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三纲是指君臣之间的义理关系,父子之间的亲情关系,夫妻之间的顺从关系。
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古语中将一年划分为春、夏、秋、冬四个季节,这四个季节不断交替,运行永不停歇。
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
地理中将地球分为南、北、西、东四个方向,这四个方向围绕中心点分布。
曰水火,木金土,此五行,本乎数。
古代哲学将物质分为水、火、木、金、土五种元素,这五种元素相互影响,构成了世界万物。
曰仁义,礼智信,此五常,不容紊。
仁、义、礼、智、信五种品质应该成为人的道德准则,人无法违背和忽视它们。
稻粱菽,麦黍稷,此六谷,人所食。
稻谷、粱谷、豆类、麦谷、黄谷、粟谷是人们主要的粮食作物。
马牛羊,鸡犬豕,此六畜,人所饲。
马、牛、羊、鸡、狗、猪是人们日常饲养的六种家畜。
曰喜、怒、曰哀、乐、爱、恶、欲达、悦。
喜、怒、哀、乐、爱、恶、欲望、满足是人的情绪心理。
或少钱,或多钱,此八财,人所好。
有时贫,有时富,这是人们普遍追求的八种财富。
曰父母,曰子孙,曰兄弟,曰夫妻,曰昆仲,曰朋友。
包括父母、子孙、兄弟、夫妻、亲属和朋友,这是人生中重要的关系。
曰敬恭,曰谦让,曰不悔,曰好称。
要尊敬他人,谦让他人,要做到不后悔,扬名于人中。
曰让梨,尊师长,义不取,信不犹。
要学会让梨和尊敬老师和长辈,义不取不属于自己的东西,信守诺言。
多能忍,多能容,此是仁,亲尽守。
能够忍耐和宽容是仁德的表现,亲戚之间要尽自己的责任和义务。
辞四表,表智愚,表贤恶,表功过。
在人际交往中,要善于辨别智商和愚蠢,判断善恶,评价功过。
色友朋,财与禽,过则勿嗜,不及羞。
要慎选交友,不要仅因为对方的美貌、财富或宠物而友好,要学会克制自己,不要过分沉迷其中。
听曰聪,观色形,柔曰好,狠曰雄。
仔细听取别人的意见,观察人的外貌和举止,对待事情要有柔软的态度,坚决果断地解决问题。
此十禁,子不闲,土不贰,曰丈人。
以上所提到的十个禁忌是子女不能做的事情,嗜好引起空闲,妻妾不能再娶,只娶一个正妻。
曰先机,曰识某,曰坚毅,曰不群,曰谨敕,曰敬恭,而信复儿女述家规。
要有先见之明,识别事物的能力,要坚毅不拖延,不能随波逐流,要行事谨慎而有条理,尊敬他人,并让儿女们遵守家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