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史百科

三字经全文及译文注解

时间:2023-08-05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文史百科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启蒙教材,由王宏创作于13世纪。养育孩子但不教育,是父亲的过错;教育但不严格,是老师的懒惰。父子亲,夫妇从。三纲是指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和夫妇之从。至如三,三是则。)称体裁,取文辞。要反复查究事物的起源,了解其始终。早晨在这样做,晚上在这样做。)赵中令,读鲁论。赵中令读《鲁论》,他既然是官员,还要坚持学习提高自己。他们头顶上悬着横木,刺伤自己的大腿。身虽劳,犹苦卓。

三字经是中国古代传统的启蒙教材,由王宏创作于13世纪。以下是三字经全文及译文注解: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性是善良的,性格相似,后来的习惯使人们有了差别。(注解:人的本性都是善良的,是社会环境和教育使人们的品性有所不同。)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如果不进行教育,人的本性就会产生变迁,教育的方法要注重专一的培养。(注解:教育是引导人的性格发展的重要手段,家庭和社会教育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注力。)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古时候孟母选择邻居时重视孩子的教育环境,如果孩子不学习,就割破织布机。(注解:古代孟母非常重视子女的教育,如果孩子不学习,就要采取强制手段。)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窦燕山有一套公正的方法,教育了五个儿子,名声都很好。(注解:教育要以公正为准则,培养出来的学生会赢得良好的声誉。)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养育孩子但不教育,是父亲的过错;教育但不严格,是老师的懒惰。(注解:父亲应该不仅仅教育子女的生活知识,还要教育品德道德;老师要严格要求学生的学习态度和行为习惯。)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孩子不学习是不应该的,年幼时不学习,老了还能学吗?(注解:学习是无论年轻还是年老都应该追求的,不学习会失去很多机会。)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玉石不经过琢磨加工就不会成为器物,人如果不学习,就不会懂得道义。(注解:学习是提升个人修养的途径,只有不断学习,才能进一步认识和理解事物的真谛。)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习礼仪。

作为一个孩子,在少年时期,要尊敬父母、师长和朋友,并学习礼仪。(注解:尊敬父母、师长和朋友,学习礼仪是培养良好品质和社交能力的重要环节。)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香九岁时就能热心侍奉父母,孝顺是应当坚持的。(注解:尽早培养孝顺的品德,是一个人在家庭和社会中的基本要求。)

融四岁,能让梨,弟于长,宜先知。

融四岁就懂得让给别人吃梨,对兄大的弟弟要亲近和尊重,这是应该先学会的。(注解:通过小事表明一个人的品德和修养,亲情和兄弟关系需要相互尊重和珍惜。)

首孝悌,次见闻,知某数,识某文。

首先是要孝敬父母,然后是培养见识和知识,了解一些数学和文学知识。(注解:孝敬父母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其次是培养自己的见识和知识基础。)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从一到十,从十到百,从百到千,从千到万。(注解:从小学一点,然后逐渐扩展自己的知识面,不断进取。)

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

三才包括天、地和人;三光是指太阳、月亮和星星。(注解:三才和三光是宇宙和人类社会中重要的元素和自然现象)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从。

三纲是指君臣之义、父子之亲和夫妇之从。(注解:传统的儒家思想中强调君臣、父子和夫妇之间应该遵守的道德原则和尊重关系。)

先序号,后古文。字字字,句句句。

先注重了解和记忆书序序号的顺序,后学习古文。字字,句句,要逐字逐句理解。(注解:学习要有系统性和逐步区分重点、难点,对每个字和句子都要理解透彻。)

一对一,二对二。至如三,三是则。

用一对一、二对二的方式学习,最后到达三之层次。(注解:分步骤、循序渐进的学习方法,最终达到更高的层次。)

尔莫生,焉知所。凡训蒙,须讲究。

作为你们这些孩子,从哪里知道自己的本性和境遇呢?对于教育和启蒙,都要讲究方法和方式。(注解:人们从小学习教育,对于孩子的成长培养,家庭和学校要有正确的方法和方式。)

望其项,固先容。信及立,学且勇。

要先了解事物的重点部分,然后再介绍其他方面的内容。要有信心和决心,勇于学习。(注解:从重点入手,妥善处理各个环节。)

听由师,扬声音。问如彼,求是心。

要倾听老师的教导,大声宣读,提问自己是否理解,追求真理。(注解:要尊重老师的教导,大胆发问和追求真理)

用四则,敦诗书。明算学,务实务。

要应用四则运算,注重诗书学习,明确计算学的方法,务必实践。(注解:培养孩子的运算能力和文化素养,提倡实践和动手实践。)

立身正,望学成。听过思,劳其逸。

要树立正直的品德,追求学问的成就。经过听、读和思考,努力学习。(注解: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和价值追求,培养努力思考和学习的习惯。)

称体裁,取文辞。安字义,按语思。

遵循文章的体裁,选择合适的文辞。正确运用字词,符合语言习惯。(注解:学习写作的技巧和方法,注重字词用法和语言表达的准确性。)

足球赛,场场胜。例须读,熟讲义。

足球比赛要场场取胜,例子要读多遍,熟练掌握义理。(注解:学习要经常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多练多讲才能熟练掌握。)

为学者,法古人。规圣乡,宜先观。

作为学习者,可借鉴古人的方法,要观察在圣贤诞生的地方。(注解:学习的方法与古人相似,要传承和发扬先贤的学术传统。)

复穷原,知终始。从古今,贵通古。

要反复查究事物的起源,了解其始终。要研究古今,尊重古代。(注解:学习要注重源流和历史,熟悉古代文化和传统智慧。)

一四句,四则通。讲四书,明五常。

理解四句诗经的含义,明白四则运算的法则。要讲解《四书》,明白五常的道理。(注解:掌握诗经的语言和意义,理解四则运算的基本原则,学习《四书》中的经典唯物主义思想,明白五常的道德要求。)

诗有伦,列国经。古史书,读并通。

有关礼仪的诗歌要按照伦理顺序排列,读书要通览列国的经典,要全面阅读古代的历史书籍。(注解:学习诗歌要了解其中的伦理义理,学习要涵盖世界各国的经典著作,修养要全面包容古代的智慧。)

自训诂,句读齐。尔莫笑,此志宜。

自己训练理解注释,句子要读得准确清晰。你不要笑,这样的志向是合适的。(注解:读书要自己思考和习得合适的注解和解释,准确朗读句子,保持学业的严谨。)

口而诵,心而惟。朝于斯,夕于斯。

大声诵读,心中专注。早晨在这样做,晚上在这样做。(注解:诵读要用全身心的投入,早晚都要坚持。)

昔仲尼,师项橐。古圣贤,尚勤学。

孔子的老师是项橐。古圣贤都非常勤奋学习。(注解:孔子的老师是项橐,古代的圣贤都是非常勤奋学习的榜样。)

赵中令,读鲁论。彼既仕,学且勤。

赵中令读《鲁论》,他既然是官员,还要坚持学习提高自己。(注解:赵中令是谁不清楚,他既然担任官职,还要继续学习提高自己。)

披蒲编,削竹简。彼无书,且知勉。

披阅蒲和编竹简,他们没有书籍,但仍然知道要勤奋学习。(注解:用简单的材料制作简易书籍,虽然没有正式的教材,但勤奋学习和知识渴望是没有阻碍的。)

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

他们头顶上悬着横木,刺伤自己的大腿。即使没有人教育他们,他们也自身勤奋努力。(注解:虽然生活条件艰苦,甚至把头悬梁锥刺股,但他们勤奋学习不辞劳苦。)

如囊萤,如映雪。家虽贫,学不辍。

即使是抱住萤火虫,照射在雪地上,他们家里虽然贫穷,但学习从未中断。(注解:萤火虫的光亮照亮了夜空,雪地反射出明亮的光芒,家境虽然贫穷,但他们从未停止学习。)

如负薪,如挂角。身虽劳,犹苦卓。

即使是背着柴火,架在角上,自己虽然身体疲劳,还要更加努力。(注解:背着柴火,贴在牛角上是十分费力的,自己虽然很辛苦,仍要更加努力提升自己。)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

苏轼在27岁开始发愤读书籍。(注解:中国古代文学家苏轼在27岁时才开始发愤读书,说明学习是没有年龄界限的,只要有决心就能取得好的成绩。)

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他虽然已经年老,依然后悔自己开始得太迟。你这些年轻人,应当早早开始思考。(注解:以苏轼为榜样,要珍惜时间,早早开始思考、学习和实践。)

若梁灏,八十二。对大廷,魁多士。

像梁灏这样的人,在82岁时还能以杰出的士人的姿态出现在大朝廷。(注解:梁灏是80多岁时才脱颖而出成为出色的士人,说明年龄并不是制约学习成绩的唯一因素。)

昔仲尼,晏子笑。今揖让,懿范才。

孔子曾让给晏子,两人互相夸笑。现在的人,要互相谦让,效仿懿范的才德。(注解:孔子与晏子相互欣赏,显露出诗意争辩的佳句,现在的人们要以谦逊为荣,并效仿懿范的人格

    推荐阅读
  • 唐宋八大家是哪八位三苏

    唐宋八大家通常指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刘禹锡以及宋代的苏洵、苏轼、苏辙、黄庭坚、文天祥。

  • 百家姓中没有哪个姓乌肖

    百家姓是指古代中国公认的最常见的姓氏列表,旨在记录中国人民常见的姓氏。然而,百家姓并不包含所有姓氏,由于人口的差异和历史的变迁,中国人的姓氏数量远远超过了百家姓所列出的姓氏。因此,不包含乌肖这个姓氏不意味着它不存在,只是它在编撰百家姓时未被列入其中。

  • 成语一诺千金的故事

    正当大家束手无策之际,张仲主动站了出来,表示愿意去山上救火。山火熊熊燃烧,火焰和浓烟几乎让人无法靠近,但张仲毅然决然地投入到了灭火工作中。他们把张仲视为村庄的英雄,并赞赏他的一念之间、一诺千金的决心和勇气。他们被张仲的精神所感动,决定奖励他一千两黄金。

  • 中国历史文化遗产长城资料

    长城是中国古代的防御工事,是中国历史上最具代表性的文化遗产之一。长城是中国古代军事防御工程的杰出代表,其建造历史悠久,总长数万公里,跨越了中国的北方辽阔疆域。长城是中国历史、文化、建筑、民族工艺、防御手段、边防历史等方面的重要代表,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文化遗产,成为世界闻名、万千游客争相参观的文化景点,极大地推动了中国的旅游业发展。

  • 中国历史名人传摘抄中国历史名人传的人物

    5.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司马迁:中国古代著名史学家,执笔《史记》、《太史公自序》等著作,被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书”。

  • 中国历史年表口诀中国历史年表和世界历史年表

    中国历史年表口诀:夏商周,春秋战,战国七雄争霸权。秦并六国天下定,汉光武开辟新纪元。三国魏蜀吴,晋南北分,南朝宋齐梁陈,北朝北魏周。隋唐五代开,终于宋朝鼎盛来。元明清,中国近代,百年风云变幻间。殖民地,工业革命,第一次世界大战阴影因。纳粹德国曾疯狂,二战结束恢复平。冷战,美苏对峙中,苏联解体,指日可待应。21世纪充满不确定,数码时代,未来等待。

  • 曾巩和欧阳修都谈到了音乐的作用

    曾巩和欧阳修都是中国古代文学家、文化名人,他们对音乐的作用都有一定的论述。曾巩是北宋时期的文学家、音乐家,他认为音乐在教化和娱乐方面都具有重要作用。他认为君子乐应以礼乐之道为基础,具有高尚的品质和情感,能够传达出良好的道德和审美观念。可以说,曾巩和欧阳修对音乐的作用都强调了音乐对人的心灵和道德修养的积极影响。

  • 关于描写读书的古诗文名句

    "-朱熹《读书志》2."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杨万里《书函谢韩参老》5."桃李花开杏花落,拈出三字调清舍。"-王禹偁《杏花天影明》6."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王之涣《登鹳雀楼》7."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9."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10."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杨炯《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 贞观之治剧情分集介绍

    以上是贞观之治剧情分集的简要介绍,实际剧情会更加丰富和详细。

  • 山西中国历史文化名城

    山西省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区域之一,其代表性城市包括:1.太原:太原是山西省的省会城市,也是中国历史文化名城之一。太原市内有多处文化遗址和名胜古迹,如晋祠、榆次古城、平遥古城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