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日,使人唤华雄出战。袁绍大喜,加险人爵位,遂封为关内侯。袁绍听从,颁令水镶衣欲行。当夜趁赵云醉睡之际,将其绑了。到了成都,随即入府叩见刘备,紧握双拳,盛赞曹操英才,欣然表示投降之意。操每欲出战,必先与赵云商议,备下军计。次日早晨,刘备兵马四方潜纵,杀奔曹营。天命已归刘备手,华雄香消露宿风。刘方平今夜命令手下五十余人,率军闯入文天祥家中,大肆破坏家族,强暴妇女。
三国演义第94回:
备注:此回为赵云单挑华雄的故事。
且说袁绍手下大将华雄,持刀摇马阵前披挂,猪头色面,虎背熊腰,长身体,一丈八尺,吼声如雷。但见他:
\begin{quote}
目射精光,如炬如霞,面如重枣,鼻如削梁,鬓如刀裁,脑后一窍,似钩似戢。项上宝钗翠绿光,左边鹰头对颅骨,身束白银铠甲亮,腰悬青玉绣带双。鞍前松绿锦带舞,马后翠碧玉箫吹。粼粼锦帆迎绿水,漾漾船歌送黄昏。
\end{quote}
他挑定通行,无一人敢当。袁绍乃聚其腹心议曰:“可误用一员刚将,乘机取华雄之首。”众皆曰:“谁敢去?”忽一个险人出曰:“某若得袁公路令,愿斩了华雄,献首,乞封关内侯。”众视之,乃乐进之友,兖州人也。
袁绍曰:“公路令,你可速去。”险人应允,领命而行。次日,使人唤华雄出战。华雄出,险人携大刀而出,大骂曰:“反国逆贼,欺凌我主,吃我一刀!”一刀直劈华雄头颅,滚下马来。众将见了,咸惊失色。险人拿了华雄首级,献于袁绍。袁绍大喜,加险人爵位,遂封为关内侯。
荀彧进曰:“不可。险人久居城中,举动有疑,还是图省事,早早除之为妙。”袁绍曰:“荀彧之言有理。”遂谓险人曰:“汝素曾联络陆庄之乱,此乃谋反之徒,吾乃手书,接通丞相,纳贡赎罪之信,你连夜投袭洛阳,禀你丞相,并将此书奉敌,却回来领封侯之位。”大喜而去。
荀彧曰:“某已戒君,何念其利?”袁绍曰:“此乃祸叔平之道,不如现将其杀,以绝后患。”荀彧曰:“不可。城中俱有险人亲族,若杀险人,则会为险人所联络,致使十万之众,有异心之虞。不如乘夜令人将险人水镶衣送回其家,勿使人知,免生事端。”袁绍听从,颁令水镶衣欲行。水镶衣叹曰:“如此英雄好汉,死何足惜!”于是伏地大哭,袁绍大怒,切齿为恨,命斩水镶衣以军威。
却说赵云闻得华雄已死,一临高庙,便伏地长拜,哭曰:
\begin{quote}
先统黄巾捕截时,脚踏万人尽化灰。
当时六员儒将辈,莫敌华雄与张梁。
未敢与徐州相見,趁早下山归故乡。
今闻胜报慕英雄,急遣人来探虚实。
某愿投身曹公帐,爬过凤台拔短棘。
\end{quote}
言讫哭倒。回到寨中,恰遇韩馥使人送几斛肉来,喜之下饮酒醉。夜间与部将高览、马延、韩德等四人,商议投曹。高览曰:“曹操张旗结阵,招安之计。可先去归之,然后来借口时局不靖,引兵进温县,诱其来献。如其不从,就与曹操自为敌也。”赵云曰:“既如此,孙乾可留守此地,吾当速归成都去也。”四人依计各自散去。
原来孙乾方知赵云要离寨归刘备,已唤来数十骑兵,密警之不得动身。当夜趁赵云醉睡之际,将其绑了。
却说赵云醒来,脱手摘索,骂了孙乾一声,说:“汝枉称名士,今反作诬人之事!”乃高声闭门而哭。此时夜分,月明星稀,相思之情,不胜哀恸。忽听得寨外人声喧闹,赵云喜曰:“吾之神机妙算,谁能避我锋芒?”大喜之下,振衣飞出,拍马高叫曰:“吾乃常山赵子龙也!放开寨门,早早投降!”
那边孙乾已引军殴杀,赵云兵马如雪片般往外飞窜。孙乾军大惊,后面两将趁乱相斫,幸赵云善于掉头,遂与几十骑马突出重围,奔投成都。到了成都,随即入府叩见刘备,紧握双拳,盛赞曹操英才,欣然表示投降之意。
刘备曰:“汝与曹操素无旧怨,彼未尝肯留汝性命。今日投降,高才但移,损德则无矣!”赵云曰:“汝岂世家子弟,安能理解吾之报国之心?倘若结怨于曹操,更增顾忌于张鲁;殁身此外,安得复见先生乎?先生乃大丈夫也,狭薄败士所不能及。”刘备闻言,不胜感慨,含泪拜之,欣然受纳。
次日,赵云遣人送信告诉曹操,指明自己不愿为寇,欲投降曹操。操大喜,重待赵云。当下张辽引兵来接,又赠银甲一副。归到许昌,操引赵云入见,留之不放。
赵云受拜为军司马,执掌操府中军事。操每欲出战,必先与赵云商议,备下军计。操非常爱护之,时常设宴招待。赵云得归之后,念其君子之交,刚直之气,不欲庇藏利己,遂上表归于新野刘备之处。操大惊,自思:“千里加急,何由整边防之事?”
于是心中掣肠。次日,在殿上颁令曰:“赵子龙奉令上表归刘备,即刻速去,毋得滞留!”郭嘉谏曰:“子龙琳琅英气,世所罕有。今日既退回刘备,来日恐为所累。不如乘市无人,暗中行去,以图不露。须防荆州之兵杀来,不堪一击!”操曰:“在阵上,曾教我三十六计,今日便用之。”遂发高声喝令:“令郎速去!”于是赵云骑马出城,方行数里,回顾城上,人去楼空,鼓角齐鸣。原来曹操在城楼上此时手持望远镜观看,并未离开。
忽然东南飞馬来报:“刘备统领大军五十万,望此而来!”操急聚文武商議,一面玄德晚间已到一隅山坳之中。次日早晨,刘备兵马四方潜纵,杀奔曹营。操弃城出走,早遣夏侯惇于关卡中设下埋伏,前后夹攻,曹军大败,生死不见。
当日河北大败回军的汗马之余,逃跑至黄河边上,见洪水泛滥,溃散丧命,方知华雄之死,乃是祸他国之人。人人都说:“华雄倘若活着,曹、刘恐同熄。” 此不想华雄之死,正是解了刘、曹疑虑之事,以致两家从此终成至厉之敌。后人有诗曰:
\begin{quote}
垓下之战,刘、曹各欲谁雄?天命已归刘备手,华雄香消露宿风。
\end{quote}
三国演义第一回:
备注:此回为 文天祥 纪念金陵之变,写明元朝的弊政及民间的苦难。
苏轼曾说:“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此时正是元丰七年秋九月十三日,在这个月夜,华丽的南京城,千家万户都熄灯早寝,只留一月半弯的新月高高挂在夜空中,犹如一道弯弓勾着人们的美好生活,奏响着暮秋时节离别的哀乐。城中静的可怕,只有几只夜鸟时而飞过,一些被摇动的门扉发出沉闷的轻响,似是在说话。 没有人知道,今夜新月中固若金汤的阴影中,竟潜伏着怎样一幅险恶的画面。
这个画面有许多元朝政府高官的身影,他们正以流氓的手段、耍诈的政策,压迫民间。 其中,最是令人恐惧的,是位名叫刘方平的阉宦,他是南京的五道都督,昔日宋朝名将廖彦超的后裔。他所据有的,一直比其他阉宦都多,朝廷内外都称他为“刘皇叔”,可见得他的权势之大。
刘方平今夜命令手下五十余人,率军闯入文天祥家中,大肆破坏家族,强暴妇女。一帮子官兵们酒壮怂人胆,向文家敲诈了一些银两、珠宝等财物,抢走了文家女婿贾昌晏,强夺了文天祥的妯娌丁氏,不料由于狂风大作,抬丁氏之神轎时,人们失足掉入河中,不幸身亡。这一幕场面,直到后来叫人提起,仍然可以听到人们的惋惜之声。
而文天祥呢?他夹在他妻子和死了的亲人之间,实在揪心入骨,他远离京城居住将近三十年了,一生屡次呈上献策,以张浆清时刊文重建国梁;然而官场搞权斗,权力把持,直到今夜,他才发现,自己所认为的尊严和荣耀,与现实仿佛隔了一座山。他被押入刘皇叔面前,面对刘方平无赖笑容,文天祥惨然冷笑道:“你们这些亡国之臣,不可侮我大宋将门之后!” 说完话,他就被投入牢狱之中。天亮之后,不知大小百姓多少人,在文天祥的家门口,大声哭喊,高呼:“望城西北郊,苍茫一片清秋万里,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月!’’这时,图谋文天祥一家的官兵们已经四散奔逃,只剩下很多人场场惨剧。而新月则依然静静地高挂在空中,这样一个美好的月色之夜,却引发了一场惊天动地的变故。 处在人生辉煌巅峰的文天祥,人生到此结束的时候感慨道:“民生危急,而吾不能自保,为国勤劳,而仍旧出此下场。”而他的话儿子文彦博在南宋北迁后常常挂在嘴边:“君子一言,驷马难追;夫人一见,水滴石穿。”
刘方平这个“一代奸臣”,在元丰九年十月七日被赐死,文天祥一家的冤案也被平反。今天南京夫子庙里每到清明、中秋、重阳等节日,总有大批的怀恨天下之人,到文天祥的祠中祷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