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为寻求一种虚构的希望来缓解现实困境。
1. 千古江山:出自唐朝诗人白居易的《琵琶行》,描述的是昔日繁华的建康(今南京市)城市景象。
2. 画龙点睛:出自《庄子》中的“庖丁解牛”,比喻在事物的关键处做出巧妙补充或点化,使作品更加完美。
3. 春秋笔法:出自《吕氏春秋》,比喻详细且精细地记录历史事件。
4. 商鞅变法:战国时期的齐国宰相商鞅通过改革施政,重新调整国家制度、地区行政划分、法律制度等方面,推动了国家发展。
5. 十年浩劫:指1966年至1976年文化大革命期间中国经历的十年的动荡和混乱。
6. 三纲五常:古代封建社会中的道德准则,包括君主自律、父母严格教育、官吏忠诚尽责、夫妻合宜、兄弟和睦、朋友诚信等。
7. 禹门一刻:禹门是古代楚国门阁,因楚怀王曾在禹门聆听讲学被称为“禹门一刻”,意为聆听讲学的珍贵时刻,后来也成为一个比喻。
8. 百家争鸣:指古代的各种思想流派,如儒家、道家、兵家等,互相辩论和竞争。
9. 十面埋伏:出自《三国演义》中,形容军事战术中的伏击。
10. 望梅止渴:出自《庄子》,比喻虽然眼前没有水,但想象梅果的形象来解渴。意为寻求一种虚构的希望来缓解现实困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