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史百科

秦朝十四年历史

时间:2024-12-07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2 栏目名: 文史百科

为解除匈奴威胁,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命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接到报告后,派御史前去挨家查问,无人认罪,于是把居住在石头周围的人全部杀害,并焚毁那块陨石。在得到扶苏自杀的确切消息后,胡亥、赵高、李斯这才命令车队日夜兼程,迅速返回咸阳。为欺骗臣民,车队摆出继续出巡的架势,绕道回咸阳。暑天高温,秦始皇尸体已经腐烂发臭,

秦灭六国后在中央实行三公九卿,在地方实行郡县制,秦始皇又南征百越,北击匈奴,修筑长城,晚年秦始皇笃信长生之术,差人遍访丹药,公元前210年巡视途中病丧沙丘,赵高撺掇李斯篡改诏书,立秦二世胡亥为帝,胡亥继位后屠戮宗室,大兴土木,后来被赵高蒙蔽,在宫中享乐,得悉风起云涌的起义消息后怒责赵高,赵高恐惧发动兵变逼二世自尽,立子婴为帝,子婴无力回天,投降义军,秦朝灭亡。

一、封郡设县

始皇称帝 公元前221年,秦王赢政灭六国后,认为自己“德兼三皇,功过五帝”,遂采用三皇之“皇”、五帝之“帝”构成“皇帝”的称号,中央政府最高的官僚是丞相、御史大夫和太尉,亦称“三公”,三公下又设九卿。在李斯建议下地方废除分封制,实行郡县制,全国为36郡,郡下设县,县下设乡、里、亭,地方郡的长官为守,县的长官为令。郡县制打破了血缘关系的宗法制,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奠定中国2000余年政治制度基本格局。

秦始皇

担心六国旧贵族图谋复辟,秦始皇把六国富豪和宗亲十二万户一部分迁至咸阳,另一部分迁到巴蜀、南阳、三川和赵地,使他们脱离乡土,以便监视, 并把缴获和没收的武器销毁,在咸阳铸成十二个各重千石的铜人。实行书同文、车同轨、统一度量衡,也就是从秦始皇开始才将文字统一为小篆。

二、南征百越

长江以南沿海一带为百越之地,这里原住民部落被中原人称为越人("越"与"粤"通用,亦称粤人),因其支系部落众多,故称为"百越"。百越部落大体分为东越、闽越、南越、西瓯、雒越部落等几个部分,东越部落居住在今浙江南部的瓯江流域,以温州一带为中心;闽越部落的势力范围以今福建的福州为中心;南越部落分布于今广东的南部、北部和西部地区;西瓯部落分布于今广西一带;雒越部落分布于广西南部、越南北部一带。

秦灭六国后,公元前219年秦始皇以屠睢为主将,赵佗为副将率五十多万大军分五路南下攻击闽浙与岭南,第一路进展顺利,出兵当年就平定东越(越王无疆长子所建)和闽越地区(浙江、福建),设置闽中郡。其余4路由于山高路险、河道纵横,行军作战及军粮运输极为困难,加之两广各部的顽强抵抗,相持3年未能取胜。公元前218年主帅屠睢亲率第三路军从今长沙宜章南下,行至广西桂林一带时遭越人夜袭,伤亡数十万,屠睢战死

三、北击匈奴

战国时各国忙于征战,无暇北顾,匈奴经常袭掠与其接壤的秦、赵、燕三国北部边境。为解除匈奴威胁,公元前215年秦始皇命蒙恬率30万大军北击匈奴。蒙恬统主力军从上郡(今陕西榆林市南)北出长城攻其东;另派偏师由肖关(宁夏固原东南)出长城攻其西,匈奴败逃。次年秋秦始皇复命蒙恬率军北渡黄河,取高阙(内蒙古狼山中部计兰山口),攻占阳山(内蒙古乌加河北的狼山、阴山)、北假(乌加河以南夹山带河地区),匈奴不敌向北迁徙。为巩固河南地区,秦置九原郡,又迁去大批刑徒,还鼓励民众移居边地。这些迁去的民众与刑徒,一面屯垦,一面戍边,对于开发北方边地,充实武备,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又在原来秦、赵、燕北边长城基础上,建成长达5000里的长城,有效防止了北方匈奴威胁。

公元前214年在平定北方匈奴后秦始皇又派任嚣与赵佗率援军,经过苦战,终于征服了南粤和西越(广东、广西),秦在这里设置了南海、桂林、象郡3郡。

四、焚书坑儒

焚烧经史 公元前213年,在咸阳宫举行的宫廷大宴上发生了一场师古还是师今的争论,博士淳于越提出了恢复分封制的主张,反对当时实行的“郡县制”,要求根据古制分封子弟。丞相李斯加以驳斥,并主张禁止百姓以古非今,以私学诽谤朝政。秦始皇采纳李斯的建议,下令焚烧《秦记》以外的列国史记,对不属于博士馆的私藏《诗》、《书》等限期交出烧毁;有敢谈论《诗》、《书》的处死,以古非今的灭族,此即为“焚书”。

焚书坑儒

坑杀方士 对于坑儒历史上有三种说法:一般认为秦始皇坑杀的是方士,不是儒生。齐国、燕国临海,出现过海市蜃楼,但由于当时认知有限,误认为是海上仙境,传的多了当时人们认为海上有蓬莱、方丈、瀛洲三岛,是神仙居住的地方,有“不死之药”。秦始皇统治后期,迷恋长生不死之术,方士侯生、卢生等人迎合其需要,答应为秦始皇找到这种药。秦始皇多次赏赐了很多财物也没找到,按照秦律谎言不能兑现,或者所献之药无效者,要处以死刑,卢生、侯生等替秦始皇求仙失败后,私下议论秦始皇的为人、执政以及求仙等各个方面,后又携带求仙用的巨资出逃,秦始皇大怒,迁怒于方士,公元前212年下令在京城搜查审讯,抓获460人并全部活埋。

五、凶兆频现

荧惑守心 荧惑守心是种天象,先秦时人们把天空划分成三个巨大的城垣,即天帝执掌政务的“太微垣”,皇室居住的“紫微垣”,以及百姓生活的“天市垣”。而三垣之外的星空则被划分为二十八宿,二十八宿按照方位又分成4部分,东方七宿称苍龙;西方七宿为白虎,南方七宿称朱雀,北方七宿为玄武。

荧惑守心

荧惑守心天象发生在东方七宿中,在东方七宿中有一颗非常醒目的红色星星,叫心宿二,古人认为心宿是东方苍龙的心脏,因此荧惑守心中的“心”指的就是心宿二,“荧惑”是上古时期对火星的称呼,心宿二是一颗恒星,它在天上的位置是不动的,而火星是一颗行星,它在天上的位置不断发生变化,火星经过心宿二时,会发现这两个红色星球离得非常近,这种天象就叫做“荧惑守心”。公元前211年发生了荧惑守心,在古代这是星占学最凶的天象,是帝王驾崩的恶兆。

天落陨石 同年有颗陨星坠落在东郡(今濮阳),落地后变为石块,有人在陨石上刻了“始皇帝死而地分”。秦始皇接到报告后,派御史前去挨家查问,无人认罪,于是把居住在石头周围的人全部杀害,并焚毁那块陨石。

祖龙要死 公元前219年秦始皇巡游洞庭湖时,忽然刮起大风大浪,秦始皇将随身携带的玉璧丢进湖里,用来祭祀湖水之神,才使湖面风平浪静。又是在公元前211年深秋的一天,有人在华阴平舒道拦住回咸阳复命的使者。把一方玉璧交给使者,口中喃喃地说:今年祖龙死。祖,就是始祖;龙,君之象,意思是说今年秦始皇要死。使者非常害怕,正要问明所以时,那个人忽然不见了,使者把玉璧呈给嬴政并奏述当晚情景,嬴政把玉璧交给少府查验,令人惊诧的是,它居然是八年前南巡时投在洞庭湖的玉璧。

六、沙丘之变

始皇去世 公元前210年,秦始皇第五次东巡时患病,自感时日无多,病中给长子扶苏写下手诏交代后事,寓意也很明显,让扶苏继承王位,当时扶苏在北部边疆任长城兵团蒙恬监军,秦始皇死后,丞相李斯认为皇帝在外地逝世,担心皇子们和各地乘机有变,就严守秘密,密不发丧,每天仍按时向秦王呈饭,百官仍正常一样向皇上奏事,宦官在车中降诏批签,只有胡亥、赵高和五六个很受宠幸的宦官知道皇上去世

篡改诏书 李斯无论从功业、谋略、才能、人心向背、和扶苏关系都不如蒙氏兄弟,更重要的是和扶苏政见不合,换言之,如果扶苏继位一定会重用蒙氏兄弟而不用李斯。而赵高和扶苏不和,但因曾经教胡亥写字和狱律法令等,胡亥很喜欢他,同时当年赵高犯罪,蒙氏兄弟的蒙毅作为主审官曾判赵高有罪,只是因为秦王阻止才没有处罚,因此赵高扣押手诏不发。赵高先说服胡亥,又从利害关系多次游说李斯,李斯含恨无奈屈从,二人经过密谋,假造诏书,由胡亥继承皇位,还以秦始皇的名义指责扶苏为子不孝、蒙恬为臣不忠,逼扶苏自杀,不得违抗。在得到扶苏自杀的确切消息后,胡亥、赵高、李斯这才命令车队日夜兼程,迅速返回咸阳。

为欺骗臣民,车队摆出继续出巡的架势,绕道回咸阳。暑天高温,秦始皇尸体已经腐烂发臭,为遮人耳目,胡亥一行命人买了许多“鲍鱼”装在车上,“鲍鱼”的味道掩盖了尸体的腐臭味。到咸阳后胡亥继位,是为秦二世,赵高任郎中令,李斯依旧做丞相,但是朝廷的大权实际落到赵高手中。

赵高乱政 胡亥继位后,残忍加害其他众多的兄弟姐妹,秦始皇子女全部被杀。对不听话的文武大臣胡亥也不放过, 首先迫害的是蒙氏兄弟,赵高害怕他们对自己构成威胁,就向胡亥造谣说,秦始皇原来曾想立胡亥做太子,但蒙毅极力阻止,秦始皇才打消了立他做太子的念头,胡亥信以为真,不但没有释放蒙恬,还将蒙毅也囚禁在代郡(河北省蔚县东北)狱中。后来派使者逼其自尽,然后又派人到阳周的监狱中逼蒙恬自杀。在赵高唆使下,胡亥大开杀戒,不但杀了许多朝中大臣,对地方官吏也痛下毒手,秦二世将宗室、亲旧屠戮殆尽后,以为可以从此无忧,穷极欢娱,大兴土木重修阿房宫。

七、陈胜首义

陈胜起义 秦始皇筑驰道、征南越、伐匈奴、修长城、,秦二世时又修秦皇陵、阿房宫,逼得百姓怨声载道,公元前209年秋,阳城(今河南登封东南)地方官派两个军官,押送九百名民夫到渔阳(今北京市密云西南)戍边。军官从壮丁中挑选阳城陈胜和阳夏(周口市太康县)吴广做屯长,途中在蕲县大泽乡(今宿州)被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达目的地,依秦律误期当斩,情急中陈胜、吴广带领戍卒杀死押解的军官,发动兵变。起义军推举陈胜为将军,吴广为都尉,连克大泽乡和蕲县,并在陈县(今河南淮阳)建立张楚政权,各地郡县纷纷杀死地方官来响应,陈胜命陈县人武臣、张耳、陈馀去攻占原来赵国的辖地;派周文率军向西进攻,命吴广为代理王,督率各将领西攻荥阳。此时楚地过千人聚集起义的,不计其数,与此同时赵、齐、燕、魏等地都有人打着恢复六国的旗号,自立为王。

陈胜起义

陈胜失败 周文曾是黄歇门客,并曾在项燕军中效力,很快攻进关中(指函谷关以西地区),逼近秦朝都城咸阳。秦二世惊慌失措,派大将章邯把在骊山做苦役的囚犯、奴隶编成军队进攻周文。六国贵族只顾扩张自己地盘,谁也不去救援。周文兵败向东败逃,在章邯连续追击下走投无路,最终自杀。章邯兵逼荥阳,吴广被部下杀死,荥阳城破。章邯进兵陈县,陈胜不敌,逃跑的路上被他的车夫庄贾设计杀害,然后带陈胜的首级去向秦军邀功请赏。

燕赵称王 武臣、张耳、陈馀攻占赵地后,武臣称王,武臣派韩广恢复燕地,李良平定常山,韩广恢复燕地后自称燕王。李良平定常山后向武臣复命,行至邯郸城外时,见前面一簇人马鸾辇羽扇,吆喝而来,李良将来人误认为赵王,跪伏在地通报姓名,实际却是赵王的姐姐,一方面因为酒醉了,再者也不认识,只让随从的士兵答谢。李良一向显贵,站起来后恼羞成怒,派人追上武臣的姐姐,当场杀死,然后带军袭击邯郸。城内猝不及防,武臣被杀。张耳、陈馀则因耳目众多提前逃脱,寻找原赵国后人赵歇立为赵王,平定叛乱,李良败逃,投降章邯。

八、刘邦起兵

沛县刘邦刘邦出生于沛县丰邑,为人仁厚,爱护他人,乐善好施,个性洒脱豁达、不拘小节,颇有度量,左边大腿有七十二颗黑痣,因不喜欢从事农作生产,常被父亲训斥。刘邦早年曾是信陵君门客张耳的宾客,秦灭楚后通过试补成为秦吏,做了泗水的亭长,刘邦曾到秦朝首都咸阳参加徭役,望见秦始皇,非常地感叹说:大丈夫就应当像这样啊!

吕雉出嫁 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吕公和沛县县令是好友,躲避仇家来到沛县,县令宴请吕公,沛县名流都去拜访祝贺。主持接待的是沛县担任主吏的萧何,他规定:凡贺礼不到一千钱的人,一律坐到堂下。刘邦时任亭长,虽然没拿一钱,仍在名帖上假称贺钱一万,引起吕公关注,亲自到门口迎接。吕公喜欢相人,看到刘邦的形态样貌,非常敬重,酒宴散后吕公留下刘邦说:我从年轻的时就喜欢给人相面,你的面相贵不可言,并做主把自己23岁的女儿吕雉许配给38岁的刘邦。

刘邦起义刘邦以亭长的身份押送泗水郡徒役去骊山,有很多人半路逃走,照此不到骊山就会逃光,走到丰邑西边水泽地时,趁夜晚刘邦把所有的役徒全部解绑释放。其中有十多个壮士愿意跟随他,刘邦带着这些人逃匿在芒县、砀县的山泽(今通称芒砀山)之中,沛县的年轻子弟听说后,很多人都前来投奔,刘邦的队伍不断扩大,有数百人之众。

刘邦起兵

陈胜、吴广起义后,沛县令也想响应起义,萧何和曹参劝县令将本县流亡在外的人召集回来,一来可以增加力量,二来也可以杜绝后患。县令觉得有理,让樊哙去邀请刘邦,然而不久沛令又后悔,害怕刘邦回来反引发变乱,命令关闭城门坚守,并准备杀掉萧何和曹参。萧、曹二人闻讯慌忙逃到城外投奔刘邦,刘邦将一封帛书射进城中,号召城内百姓杀掉县令以响应诸侯反秦,沛县父老组织子弟杀死县令,开城门迎进刘邦。萧何、曹参都是文吏,深恐举事不成,被诛灭九族,就竭力推举刘邦领导大家起事,尊他为沛县县令,依楚制称作沛公 。

三攻丰邑 刘邦带兵进攻胡凌时,驻守丰邑的部将雍齿投降魏相周市,刘邦回军两攻丰邑(今徐州丰县)而不胜,听说秦嘉立景驹为楚王,驻扎在留县(今沛县东南),为借到军队攻打丰邑前去投奔。路上遇见也要投奔景驹的张良,两人一见如故,张良放弃投奔景驹的念头,直接投奔刘邦。当时秦大将章邯的部将司马夷攻略楚地,到达砀县(今永城芒山镇),刘邦以少胜多攻下砀县,收降砀县军卒六千人,加上原有部队总计九千人,刘邦再攻丰邑,结果仍然没攻下。

共立怀王 项梁是项燕的儿子,项梁杀了人,和侄子项羽在吴县躲避仇敌,吴县的贤士才能都比不上项梁。陈胜等人在大泽乡起事后各地纷纷响应,弑杀郡县长官而起兵,会稽郡的代理郡守殷通向来欣赏项梁的才能,把他召来商议大事,项梁和侄子项羽借机杀掉郡守起义,逐渐聚集八千人,项梁自任为会稽郡守。

公元前208年项梁、项羽渡过淮河扩张势力,攻灭秦嘉、景驹等部,项梁、项羽叔侄所率领的队伍已发展到六七万人,拥立楚怀王之孙熊心为王,集各路义军首领于薛城(今山东省滕州市东南)共商大事,刘邦留下军队包围丰邑,自己亲率一百余骑至薛县(今滕州市南部)见项梁。项梁给刘邦增兵五千,三攻丰邑,雍齿不敌,逃奔魏国。张良不忘复兴韩国,向项梁提议立韩公子为韩王,借以多树党羽,项梁同意,立韩国后代公子成为韩王,并以张良为司徒,张良竭尽全力扶持韩王成,挥师收复韩国旧地,游兵于颍川附近,但始终未能打开局面。

九、项羽崛起

项梁战死 秦军攻魏,项梁率军北上救援,刘邦率领曹参、周勃等人与章邯的车骑部队交战,将其击退,收复大量被秦军占领的魏地城池。项梁下令楚军分军,以刘邦、项羽领兵,率楚军一部攻占城阳(今山东菏泽西北),刘邦麾下曹参斩杀三川郡的郡守李由(李斯的儿子),章邯大破定陶,项梁战死。经过连番胜利,章邯认为楚国已不足虑,于是北上进攻赵国,攻下邯郸后把民众都迁徙到河内,赵军退守巨鹿,章邯率军进围赵王歇与赵相张耳于巨鹿。

怀王之约 楚怀王把都城由盱眙迁至彭城,因秦军主力进攻赵国,楚国局势稳定下来。此时刘邦已统领砀郡旧魏地区。楚怀王已是天下共主,赵王歇遣使求救,楚怀王答应救赵。为分散秦军力量,决定兵分两路,一路以宋义为上将军,项羽为次将军,范增为末将军向北救援赵国,一路以刘邦为主将向西直接攻秦,并约定谁先入关中,谁就可在关中称王。由于陈胜、项梁相继败亡,秦军兵势正盛,楚国上下皆不看好西征,怀王身边的将军们认为刘邦宽厚,是有德行的长者,西进能更好地不用暴力让秦国父老归顺。

巨鹿之战 宋义有一定军事水平,曾预言项梁失败,但毕竟是初次领军,而且楚军主要是项家拉起来的,很多将领是项氏故旧,为提升宋义威望,楚王下令所有将领都受宋义节制。宋义计划等秦赵两败俱伤后楚军坐收渔人之利,抵达前线后停留四十六天不肯进军,项羽急于为叔父报仇,在议事时斩杀宋义,被拥为主将。

公元前208年12月,项羽率楚军到达巨鹿县南的漳水,立刻派英布和蒲将军率2万义军渡河援救巨鹿。二将渡河后初战小胜。随后项羽率全军渡过漳水,命令破釜沉舟(成语出处),烧掉房屋帐篷,只带三日口粮,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奔巨鹿,楚军个个以一当十,越战越勇。经过九次激烈战斗打退章邯,活捉了王离;援救钜鹿的诸侯国的军队有营垒十多座,害怕秦军不敢出兵出击,楚军攻打秦军时,诸侯军都在营垒上观战(成语作壁上观出处),项羽和楚军的勇敢彻底震慑了诸侯军,打败秦军后,项羽召见诸侯军将领,个个跪行进入辕门

十、西进攻秦

轻取宛城 公元前208年11月,刘邦率军向西攻城略地,一路收集陈胜、项梁的散卒西经高阳县(今杞县高阳镇)时,著名儒生郦食其来投,献计攻打陈留郡,使刘邦获得大批军粮。刘邦从洛阳南出轘辕山行进时,张良领着一队兵马前来。西攻洛阳失败后,公元前207年7月,刘邦率兵攻占颍川,刘邦请韩王留守阳翟(韩故都,今河南禹州市),而让张良随军南下。九月抵达南阳郡,双方在犨县(今河南省平顶山市南部)东郊激战,秦军失败,兵退宛城(河南南阳)固守。刘邦灭秦心切,见难以攻取,准备绕过宛城继续西进,张良认为宛城扼据险要地势,如果绕过,一旦宛城的秦兵从后面追杀过来,强秦在前,追兵在后将非常危险,刘邦又采纳了陈恢的意见,以攻心之术,招抚南阳太守,赦免全城吏民,兵不血刃轻取宛城。

西进攻秦

兵抵霸上 随后刘邦率军抵达峣关(今陕西商州西北)。峣关是古代南阳与关中的交通要隘,易守难攻,是通往秦都咸阳的咽喉要塞。张良向刘邦献计,四周山上增设大量军队旗号作为疑兵,然后再派郦食其多带珍宝财物去劝降,守将果然献关,并表示愿和义军联合进攻咸阳。刘邦欲听信,张良却认为这只不过是峣关的守将想叛秦,部下的士卒未必服从,如果士卒不从,后果不堪设想,建议乘秦兵懈怠之机消灭他们,于是刘邦率兵向峣关突然发起攻击,秦军大败,弃关退守蓝田(今陕西蓝田县西),义军乘胜追击,引兵绕过峣关,穿越蒉[kuài]山,大败秦军于蓝田。大军继续西进,于公元前207年十月兵抵霸上,威胁秦都。

十一、秦朝灭亡

李斯被杀 咸阳城内胡亥坐上帝王宝座后,一心想享乐一生,认为人生如白驹过隙,稍纵即逝,应及时享乐,将朝政委托赵高。为了专权赵高又对李斯下手,先是赵高总在秦二世游玩兴头上才安排李斯觐见,使秦二世对李斯不满,后来又诬陷李斯三个罪名:一是李斯参与拥立胡亥即位,但后来总抱怨自己不受重用,想和胡亥分土做王。二是李斯的儿子李由是三川郡守,陈胜作乱经过三川郡时,因和陈胜同乡李由不积极镇压,而且据说李斯和陈胜他们也通过讯息。三是李斯作为丞相,权力过大,超过皇帝,但还不满足,似乎有异心。胡亥信以为真,想抓李斯,但又没有真凭实据,就派人监视,听到消息,李斯上书揭发赵高的劣迹。胡亥不但不信,反而将书信给赵高看,赵高罗织罪名,终于将李斯抓捕,并屈打成招,公元前208年李斯被具五刑,即用五种刑罚处死,李斯一家也同时被杀。

赵高弑君 陈胜起义后,天下风起云涌,各地纷举义旗,消息传到宫中,胡亥根本不信,赵高又撺掇胡亥在宫中享乐,和朝臣隔绝,朝中大小政事都由赵高一人独断专行,为防止大臣们联和反对他,更是指鹿为马来考验忠诚度。纸终究包不住火,河北项羽在巨鹿城下大败秦军,章邯带领的秦军又屡屡失利,向胡亥求救兵增援,又被赵高猜疑拒绝发兵,公元前207年七月走投无路的章邯最终投降了项羽,燕国、赵国、齐国、楚国、韩国、魏国都自立为王,从函谷关往东,大抵全部背叛了秦朝官吏而响应诸侯。此时胡亥醒悟过来,原来自己一直被赵高蒙蔽,赵高害怕二世发怒,谎称有病不去朝见。二世派人以起义军日益逼近咸阳谴责赵高,赵高恐惧不安,就暗中跟他的女婿咸阳县令阎乐、弟弟赵成商量,在忘夷宫发动叛乱逼二世自杀,立子婴为帝。

子婴投降

子婴投降 子婴不满赵高专权,不甘于傀儡地位,赵高让子婴斋戒五日后才能朝见宗庙继位,子婴称病,赵高去探望时被杀,并灭其三族。面对刘邦的义军秦军毫无抵抗能力,眼看大势已去,秦王子婴乘坐白马素车,穿宽大白色缟衣,将白色纽带系在颈上,奉着传国玉玺和氏璧,在轵道之旁投降了刘邦,刘邦入主关中后,和百姓约法三章,封存咸阳城的府库,还军霸上,秦朝灭亡。得悉刘邦进入关中,项羽加快入关步伐,公元前207年11月至新安时(今河南渑池东),连夜坑杀秦降卒20万,12月项羽诸侯联军40万至函谷关,破关而入,公元前206年,项羽进入咸阳,将子婴杀害,随后项羽焚烧秦朝宫室,下令将咸阳屠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