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史百科

从神话到文学:亚瑟王 中世纪的凯尔特英雄

时间:2024-11-23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文史百科

作为战场领袖,他杀死了将近960个敌人。但因为兰斯洛特和桂妮维亚一直都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所以亚瑟王不能对他们进行处罚。最终,耿耿于怀的亚瑟王决定亲征法兰西。莫德雷德意识到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于是他在全城散播谣言说国王已战死的谣言,并欲强娶桂妮维亚。大部分圆桌骑士丧命,身边只剩下一名骑士贝狄威尔。此次争斗后,亚瑟王的传说就此终结。

亚瑟·潘德拉贡,通称亚瑟王,是传说中的古不列颠最富有传奇色彩的伟大国王。人们对他的认识更多来自凯尔特神话传说和中世纪的野史文献。作为骑士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亚瑟王是所有骑士文学读者都无法绕开的人物,那么这个人究竟是如何从几乎捉摸不定的历史原型出发,变成耳熟能详的传奇人物的呢?

作为中世纪的英雄人物,亚瑟介于现实与想象之间、虚幻与历史之间,早已成了传说中的人物,就像那些历史上真正存在的人物,他们也已经远离历史而成为传说。亚瑟这个名字首次出现在9世纪初编年史家内尼厄斯编写的《不列颠人的历 史》(Historia Britonum)一书中。据书中记载,有一位叫亚瑟的人助不列颠国王抵抗入侵大不列颠的撒克逊人。作为战场领袖,他杀死了将近960个敌人。因此亚瑟主要是作为功勋卓著的战士、不列颠人的保护者走进了历史。在中世纪盛期,凯尔特人的口头文学中就出现了他的影子,尤其是威尔士散文故事集《马比诺吉昂》(Mabinogion)讲述了这位英雄的早期时光,这很有可能是凯尔特人口口相传构成的虚幻故事。作为凯尔特的英雄,亚瑟真正诞生于一本据说作者是威尔士的编年史家蒙茅斯杰弗里于1135到1138 年编撰的《不列颠诸王史》。书中讲述了布鲁图斯率领罗马人给不列颠人带来最初的文明之后不列颠诸王的历史。不列颠人的最后一任国王,尤瑟王(尤瑟·潘德拉贡),在法师梅林的魔法的帮助下使他爱慕的女人伊格赖因受孕,她生下一个儿子,这便是亚瑟。亚瑟15岁继位为王,在对罗马人以及西欧各民族的战争中取得了一个又一个辉煌的胜利。他杀死圣米歇尔山周围散布的恐怖的巨人之后,征服了整个大不列颠、北部群岛,疆域直达比利牛斯山。亚瑟王娶了貌美无双的桂妮维亚做王后。但是跟父亲尤瑟王一样,亚瑟王也有私生子,他的情人是同母异父的姐姐摩根,不过和父亲尤瑟王不同的是,亚瑟王并非出于本意想要偷情,摩根用了一种迷药使亚瑟王将她看成了桂妮维亚,当亚瑟王清醒过来时他对桂妮维亚感到内疚不已。虽然亚瑟王只和摩根共度了一夜,不过摩根还是如愿以偿的得到了拥有亚瑟王血脉的孩子,巧的是桂妮维亚刚好目睹了这一切,也因此发生了后来和兰斯洛特偷情的事情。这个私生子的生母就是摩根,亚瑟王和这个孩子既是舅甥也是父子,这个私生子就是后来叛乱并使王国最终走向灭亡的莫德雷德。

在15世纪左右的英国作家马洛礼笔下的《亚瑟王之死》中,亚瑟王优秀的骑士——兰斯洛特与貌美的王后桂妮维亚之间的私情被亚瑟王得知。但因为兰斯洛特和桂妮维亚一直都是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所以亚瑟王不能对他们进行处罚。虽然亚瑟王不能处置他们,而且也没有惩罚他们的意思,不过兰斯洛特的行为已经引起了很多骑士的不满,于是高文和莫德雷德私自带领13名骑士悄悄潜入了王后宫中,将正在幽会的两人逮了个正着。兰斯洛特奋力杀出重围后逃脱,桂妮维亚则被带到亚瑟王面前,虽然亚瑟王很想要原谅桂妮维亚,但在骑士们的声讨下,迫于国王的威严,只好无可奈何的将桂妮维亚处以火刑。然而对王后一往情深的兰斯洛特与战友强袭处刑场,硬生生劫走桂妮维亚,两人渡海逃往法兰西,其后经过教皇的调解,迫于骑士的荣誉,兰斯洛特交还了桂妮维亚,桂妮维亚终于意识到是自己的存在给亚瑟王和国家带来的灾厄,于是做了修女。但故事并未到此结束。另一位著名的圆桌骑士,亚瑟王的侄子高文,他的兄弟在阻止兰斯洛特劫走桂妮维亚时被兰斯洛特所杀,因此对兰斯洛特产生了怨恨。最终,耿耿于怀的亚瑟王决定亲征法兰西。

就是这次征讨兰斯洛特,给了莫德雷德篡位的良机。亲征法兰西的亚瑟王留下莫德雷德管理王国。莫德雷德意识到这是千载难逢的良机,于是他在全城散播谣言说国王已战死的谣言,并欲强娶桂妮维亚。亚瑟王闻讯后,急忙赶回不列颠,在双方进行对策和谈时,有一条蛇悄悄爬到了一位骑士身上,那骑士拔剑欲把蛇给斩断,于是印证着一场血腥的战争随之爆发。

在征讨莫德雷德的卡姆兰战役之前,亚瑟王前往了桂妮维亚所在的修女院,向桂妮维亚做出了邀请,希望她能在他征战回来之后再次成为他的王后,桂妮维亚感动地哭着答应了,可是最终这个约定没有实现。

在卡姆兰战役中,双方军队血流成河两败俱伤。亚瑟王最终用长枪杀死了莫德雷德,而自己也受到莫德雷德的致命一击。大部分圆桌骑士丧命,身边只剩下一名骑士贝狄威尔。

亚瑟王要求贝狄威尔将圣剑Excalibur投入湖中,贝狄威尔知道舍弃王者之剑即表示王将逝去;他两次去到湖边都未能下定决心,回去向亚瑟王谎称剑已丢入湖中。但都因未能正确描述剑被湖中妖女收回的景象而被亚瑟识破。第三次贝狄威尔终于狠下心来将王者之剑投向湖心,这时湖中伸出女人的手接住了剑柄,随后沉入湖中。听完贝狄威尔回报所见后,亚瑟与世长辞。他的墓志铭为:“Hic jacet ArthurusRex quondam Rexque futurus(永恒之王亚瑟长眠此处)。”


但是在更多关于亚瑟王的传说中,亚瑟并没有死去,而是前往了疗养之都阿瓦隆,而人民都相信亚瑟王并未死去,他会再度回来拯救世人。随后,骑士贝狄威尔也离开战场隐居到了一个十分偏僻的修道院,在那里度过了余生。桂妮维亚得知亚瑟王离去的消息后,决定一生都在修道院里忏悔,祈祷并救济贫苦。后来,痴心的兰斯洛特返回英格兰继续追求桂妮维亚,然而王后已经做了修女,并且无论兰斯洛特怎样哀求都不肯见他,绝望的兰斯洛特最后也出家做了修道士,两人至死再未见面。这次争斗,所有人都是输家。此次争斗后,亚瑟王的传说就此终结。

关于亚瑟王的圣杯圣物:

佩剑

亚瑟王的佩剑——王者之剑(Excalibur)。

亚瑟在年轻时选王而拔出的石中剑在与佩里诺尔王(King Pellinore)决斗时因违反骑士精神的战斗后断裂,失去了圣剑的亚瑟王非常悔恨。于是大魔法师梅林指引他来到了圣湖旁,湖中的仙女手握着一柄宝剑,将其举出水面。国王划船来到湖中,他从湖之仙女那里得到被称为“王者之剑”的圣剑Excalibur,此剑是精灵在阿瓦隆(Avalon)所打造,剑锷由黄金所铸、剑柄上镶有宝石,并因其锋刃削铁如泥,故湖之夫人以“Excalibur”(即古凯尔特语中“断钢”之意)命名之。

梅林曾问亚瑟王,“剑身和剑鞘你更喜欢哪一件?”

亚瑟王答道:“剑身,因为它无比锋利。”

梅林说:“你要知道,剑鞘的价值是剑身的十倍。配戴王者之剑的剑鞘者将永不流血,因此要保护好剑鞘,随身携带。”

但后来亚瑟王还是遗失了剑鞘,也因此他虽拥有削铁如泥的宝剑,最后仍为叛徒骑士Mordred所杀。而王者之剑最后则在亚瑟王的嘱咐下,由Sir Bedivere投回湖中,与亚瑟王一齐回到精灵国度阿瓦隆去。

圣杯

亚瑟王击溃罗马帝国封王之后,他的兴趣就转移到寻找圣物上来了。引起他这一兴趣的,是远征欧洲大陆途中所遇到的各种奇闻轶事。

相传圣杯是耶稣基督在最后的晚餐中使用的、由玉石雕琢而成的杯子。耶稣被钉在十字架上之时,他的门徒约瑟曾用这只杯子接住耶稣流下的鲜血。不过到了亚瑟王的传奇故事中,圣杯全部是金质的。

圣杯最早出现是在兰斯洛特旅行到伯莱斯王的领地共进晚餐的时候,有美丽的少女手持金杯向伯莱斯王走来,大家马上跪倒祈祷。伯莱斯王后来说,圣杯如果有一天出现了,圆桌就注定要销毁。

产生寻找圣杯的念头是在一次圆桌聚会上面,一阵电闪雷鸣后突然闪现一缕阳光,圣杯出现,巡行一圈后消失,给予所有的骑士前所未有的愉悦体验。于是所有的骑士都发誓要出去旅行寻到圣杯。骑士们或出于自愿、或接受王命,出发踏上寻找圣杯的旅途。一百五十位圆桌骑士就这样走掉一大半。预言中说的圆桌的销毁大概就是这个意思。

骑士中最后寻到圣杯下落的是三骑士:最世俗的勃斯,最单纯的帕西法尔和最纯洁的加拉哈德,但其中只有加拉哈德能够捧起它——“双手间如同捧着基督的圣体”,在他捧起圣杯的刹那,无数光辉的天使降临,将他的灵魂迎入天堂。这位加拉哈德就是骑士兰斯洛特的儿子。

圆桌的含意是平等和团结。所有圆桌的骑士彼此平等,并且互为伙伴。不过在争执中他们会拥护自己仰慕的骑士组成派系,相互攻击。圆桌一共能坐下150个人。在凯尔特人心中,亚瑟王和圆桌骑士是正义与希望的象征。在那个野蛮黑暗的年代,正是这群英雄以勇敢和坚强驱逐了强敌,带领不列颠人寻找到光明,使群岛各部归于统一。如今,“圆桌骑士”已不再仅仅是一个历史名词,而成为“英勇”、“忠诚”和“信任”的代名词。这群骑士们的故事,已成传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