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笔勾销宋朝,范仲淹作副宰相时,曾经把不称职的监司的姓名,从登记的名册上一笔勾去。后来人们常用“一笔勾销”来比喻一下子全部取消。一筹莫展南宋时,蔡幼学,字行之,温州瑞安人。不久,一般人都说,蔡写的文章,确在他老师之上。宋理宗死后,宋宁宗继位,征求群臣意见,要求直言无隐。这个故事出于《宋史·蔡幼学传》。后来人们就用“一筹莫展”,来说明人处在十分困难境地束手无策,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
一笔勾销
宋朝,范仲淹作副宰相(参知政事)时,曾经把不称职的监司的姓名,从登记的名册上一笔勾去。当时富弼看见了,就对范仲淹说:“你倒很简单,‘一笔勾去’就完事;你哪里知道有一家人在哭呵!”仲淹说:“一家哭总不及一路哭要紧!”(一路:这里指众人)。
这个故事出于《五朝名臣言行录》。
后来人们常用“一笔勾销”来比喻一下子全部取消。
一筹莫展
南宋时,蔡幼学,字行之,温州瑞安人。当时陈傅良很有学问,又会写文章。蔡就认陈为老师。不久,一般人都说,蔡写的文章,确在他老师之上。宋理宗死后,宋宁宗继位,征求群臣意见,要求直言无隐。蔡幼学奏道:“要当好皇帝,必须做到三件重要的事,一事亲,二任贤,三宽民。这三件事的根本在于讲学。近年以来,一些坏人制造安靖和平的议论来排斥好人。因此大臣想有所作为,却又怀疑自己生事;亲臣要尽心干一下,却又因为违背圣旨遭到不幸。这样一来,结果就是你一人孤立在上,而把群臣抛在一边;有学问的人充满了朝廷,‘而一筹不吐’一点办法也拿不出来。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不努力提倡讲学,赶快求贤,那又怎么能振作天下的人才呵!”
这个故事出于《宋史·蔡幼学传》。
后来人们就用“一筹莫展”,来说明人处在十分困难境地束手无策,一点办法也想不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