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知识网
当前位置: 首页 文史百科

红杏出墙的典故: “红杏出墙”——被古人歪曲的爱情

时间:2024-11-10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文史百科

“红杏出墙”由古代演变而来。原指青春少女冲破家人的羁绊,执意追求爱情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其中形容女子有”如捻青梅窥少俊,似骑红杏出墙头”。这可能是红杏出墙的最早由来。元代白朴著名杂剧《墙头马上》,对“红杏出墙”的用法就愈加明显起来。随着这些素材的不断完善,于是后人就逐渐把女子出轨和墙头联系在了一起,对“红杏出墙”进行的故意曲解。到了近代,”红杏出墙”的用法就固定了下来。

“红杏出墙”由古代演变而来。原指青春少女冲破家人的羁绊,执意追求爱情的不屈不挠的精神。后来被人不怀好意地利用,逐渐演变为现在,被比作已婚女子对婚姻的不忠,有了外遇。

宋代的话本《西山一窟鬼》。其中形容女子有”如捻青梅窥少俊,似骑红杏出墙头”。这个话本说的是裴少俊和李千金不顾礼教的恋爱情事。这可能是红杏出墙的最早由来。

南宋著名的“江湖派诗人”之一叶绍翁的七言绝句《游园不值》:“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这句诗的意思是说:春色满园之时,园子的主人不知何故阻止诗人叶绍翁入园游玩,诗人就用诗来咏颂满园春色是关不住的,你看,一枝红杏已经越过墙头,探出墙外。

元代白朴著名杂剧《墙头马上》,对“红杏出墙”的用法就愈加明显起来。比如”恰便似一枝红杏出墙头,不能够折入手,空教人风雨替花羞”。

故事具体成型是在元代的《墙头马上》里面,描写的就是一个千金小姐和一个青年才俊两情相悦,但是家里人不同意,于是小姐在墙头和书生约定私奔的故事。结果俩人都结婚生孩子了,家里人居然还是不同意。直到后来俩人经过一番挫折,奋起反抗父母,最后才走在一起。本来古人的很多诗文里就用红杏来形容女子,而在话本子中,女子和男子相约又都是在墙边。随着这些素材的不断完善,于是后人就逐渐把女子出轨和墙头联系在了一起,对“红杏出墙”进行的故意曲解。

冯梦龙当时编了一本书,名叫《夹竹桃顶针千家诗山歌》,里面就一首《夹竹桃》时调,这首时调里面讲的这则故事,其实是脱胎自《西厢记》中崔莺莺跳墙会张生的戏码。于是从那以后,“一枝红杏出墙来”和“红杏出墙”就成了不忠于婚姻的代称了。

到了近代,”红杏出墙”的用法就固定了下来。鸳鸯蝴蝶派的刘云若,还写了名作《红杏出墙记》。

古代有许多褒义的词汇演变为现在的贬义,也有许多贬义的词汇演变成了褒义,其实这也很正常。只要能为人所用,“拿来”的、改头换面的,亦或是故意歪曲的,又有什么关系呢?!就拿历史来说,其中又有多少是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