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中共中央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下陷入危机,面临被歼灭的危险。红一方面军在1935年10月15日到达四川省境内时,发现金沙江水暴涨无法望洪门过河,面临穿越金沙江的难题。但金沙江水势湍急,两岸峭壁陡峭,形势十分危险。这一事件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
巧渡金沙江是中华民族的重要历史事件,其起因、经过和结果如下:
起因:
巧渡金沙江的起因可以追溯到1935年的红军长征。当时,中共中央领导的中国工农红军在国民党军队的围追堵截下陷入危机,面临被歼灭的危险。为了保全红军及其领导核心,包括毛泽东、周恩来等在内的中央领导决定进行长征,寻找避难地。
经过:
1935年10月,红军连续爆发了蒋介石集中进攻,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先后掩护红一方面军向四川方向突围。红一方面军在1935年10月15日到达四川省境内时,发现金沙江水暴涨无法望洪门过河,面临穿越金沙江的难题。
红军指挥员博古、贺龙、邓发等在研究金沙江的情况后,经过侦查找到了一个突破口,也就是石门峡。但金沙江水势湍急,两岸峭壁陡峭,形势十分危险。为了能够顺利渡过金沙江,红军指挥员灵活运用战术,采用了多个步骤,包括利用游击队掩护、以各部队分批突围等,最终实现了巧渡金沙江。
结果:
红军成功巧渡金沙江后,继续向四川山地进发,最终在遵义会议上召开后取得了重大转机。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在中共中央和红军第一方面军中的领导地位,标志着中共中央领导核心的确立,确保了中国工农红军艰苦卓绝的长征能够继续进行下去。
巧渡金沙江的成功不仅挽救了中共中央和中国工农红军的生死存亡,也铸就了中国工农红军坚忍不屈、顽强拼搏的革命精神。这一事件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军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同时也在中国革命史上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