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5年1月10日,红军中央就决定采取四渡赤水的战略行动。这次渡河行动,极大地震慑了敌人,也鼓舞了红军战士的士气。红军选择在后半夜进行渡河,以尽量减少被敌人发现的几率。这一次,红军成功地将主力部队顺利渡过了赤水河,使红军在逃亡途中遭受到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第三次渡河行动是在1月24日至25日期间进行的。然而,在渡河过程中,受到了国民党军的重重封锁和炮火的袭击。
四渡赤水,是指中国共产党在红军中部军队的指导下,在1935年长征过程中,经过四次冲破川渝边界的赤水河而取得胜利的故事。
1935年1月10日,红军中央就决定采取四渡赤水的战略行动。首次渡河是在1月15日至16日期间,红军趁着天黑渡过赤水河的两河口。当时红军内部对于此次行动并不看好,但依靠毛泽东的坚定决心,红军成功地在小艇的帮助下,将整个中央红军和一部分游击队顺利地渡过了赤水河,逃出了国民党军的包围。这次渡河行动,极大地震慑了敌人,也鼓舞了红军战士的士气。
第二次渡河行动是在1月19日至20日期间进行的。由于第一次渡河的成功,红军对于第二次渡河的行动更加有信心。红军选择在后半夜进行渡河,以尽量减少被敌人发现的几率。这一次,红军成功地将主力部队顺利渡过了赤水河,使红军在逃亡途中遭受到的损失减少到最低限度。
第三次渡河行动是在1月24日至25日期间进行的。这一次渡河的目标是将后卫部队完全渡过赤水河。然而,在渡河过程中,受到了国民党军的重重封锁和炮火的袭击。红军不得不进行了一场激烈的战斗,才最终成功地渡过了赤水河。
第四次渡河行动是在1月26日至27日期间进行的。这一次渡河的目标是将游击队渡过赤水河。由于前三次渡河的成功,红军对于这一次的行动更加有信心。红军主力部队在赤水河畔设下火力掩护,成功地将游击队顺利地渡过了赤水河。
四渡赤水的故事是红军长征中具有重要意义的一段历史。通过四次渡河胜利,红军成功地突破敌人的封锁,取得了更大的发展空间,并最终在1936年到达了延安,实现了战略转移的目标。四渡赤水的故事表彰了中国共产党为了革命事业的坚定意志和顽强斗争精神,也成为了中国革命史上的一段传世佳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