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渡赤水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中国而进行的一系列渡江战役。红军为了突围,采取了四次渡过赤水河的战术。第三次渡河发生于1935年10月16日,红军主力再次被包围。在党的领导下,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积极参与战斗,最终红军主力再次成功突围。第四次渡河发生于1935年10月17日,红军依靠群众力量,最终成功突围并完成了对赤水河的“四渡”。四渡赤水的故事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境下的坚韧意志和决心。
四渡赤水是指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时期为争取民族独立和解放中国而进行的一系列渡江战役。故事发生在1935年,当时红军主力被追击并围困于四川江油县赤水河畔,处境非常危险。
红军为了突围,采取了四次渡过赤水河的战术。第一次渡河发生于1935年10月10日,红军成功渡河后立即发动进攻,打退了国民党军队,但红军后续部队没有跟上,导致红军主力再次被包围。
第二次渡河发生于1935年10月15日,在红军领导下,群众自发加入战斗,最终成功突围。
第三次渡河发生于1935年10月16日,红军主力再次被包围。在党的领导下,群众自发组织起来,积极参与战斗,最终红军主力再次成功突围。
第四次渡河发生于1935年10月17日,红军依靠群众力量,最终成功突围并完成了对赤水河的“四渡”。
四渡赤水的故事展示了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境下的坚韧意志和决心。这一战役在中国革命历史中具有重要的里程碑意义,不仅体现了党对群众力量的重视,也为红军在长征途中的活动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国共两党关系和中国革命的形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