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大一部分中世纪文论是由教士和修士完成的,他们以神圣的角度审视文学和艺术,将其与信仰相结合。这一特点源于古希腊哲学和罗马修辞学的传统,被用来解释和评价文艺作品。他们认为古代经典作品表达了真理和智慧,应该成为后世作家的榜样。中世纪文论的目标是为了改进文学作品的写作和阐释,使其能更好地传递信息和教义。因此,中世纪文论更加关注实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着重于提高作品的效果和成效。
中世纪文论的主要特征包括:
1. 宗教性质:中世纪文论主要围绕着宗教信仰展开,探讨与解释基督教教义和圣经内容。很大一部分中世纪文论是由教士和修士完成的,他们以神圣的角度审视文学和艺术,将其与信仰相结合。
2. 逻辑训练:中世纪文论强调逻辑和修辞的训练,通过演绎和归纳的方式进行文学分析。这一特点源于古希腊哲学和罗马修辞学的传统,被用来解释和评价文艺作品。
3. 继承和模仿:中世纪文论强调对古代文学作品的继承和模仿。他们认为古代经典作品表达了真理和智慧,应该成为后世作家的榜样。因此,中世纪文论注重对经典文学的阅读和研究,并将其思想和形式应用到当时的文学创作中。
4. 手册性质:中世纪文论通常是以手册的形式出现,内容包括文学理论、修辞技巧和创作指导。这些手册致力于指导作家如何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如何运用修辞手法来增强作品的说服力和艺术性。
5. 草根性质:与古代文论相比,中世纪文论更加注重实践和应用。中世纪文论的目标是为了改进文学作品的写作和阐释,使其能更好地传递信息和教义。因此,中世纪文论更加关注实际的写作技巧和方法,着重于提高作品的效果和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