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组织主张“诗歌至上”,反对形式化、空洞化的诗歌,强调“言简意赅、行云流水”的自然表达方式。他们的诗歌具有简洁自然、朴实无华的特点,表现出淳朴和柔美的情感。晚期同光体则以黄子平、顾城、舒婷、李敬泽、余光中等为代表,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这一时期同光体的诗歌和早期相比更加现代化,更加具有社会、政治意识。
两个阶段:早期同光体和晚期同光体。
早期同光体指的是诗人许地山、郑振铎、朱自清、汪国真、黄几三、郑愁予等人在20世纪30年代初聚集成的文学组织。这一组织主张“诗歌至上”,反对形式化、空洞化的诗歌,强调“言简意赅、行云流水”的自然表达方式。他们的诗歌具有简洁自然、朴实无华的特点,表现出淳朴和柔美的情感。
晚期同光体则以黄子平、顾城、舒婷、李敬泽、余光中等为代表,形成于20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他们的诗歌风格更加自由、开放、直白,表现出现代人对于生命、爱情、自由的渴求和反思。这一时期同光体的诗歌和早期相比更加现代化,更加具有社会、政治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