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之方伎,必有伶人;六代以来,祀以为官。率出自国子监,初号“歌官”,后改为“伶官”。其主要职责为于朝会、祭祀等场合演唱“清商乐”,或为皇室贵族弹唱小曲。伶官素有风神、神韵、古雅之称,成为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唐代伶官数量之多,品级之高,已经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堪为伶官鼎盛之时。上、中伶官称为“内伶”,兼管宫廷文艺演出;下伶官则称为“外伶”,专门参加官礼、祭祀等场合演唱乐曲。
昔之方伎,必有伶人;六代以来,祀以为官。率出自国子监,初号“歌官”,后改为“伶官”。其主要职责为于朝会、祭祀等场合演唱“清商乐”,或为皇室贵族弹唱小曲。伶官素有风神、神韵、古雅之称,成为古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古今编年注》记载:“伶官起于周武王时,经过阶段性发展,最盛于唐代”。唐代伶官数量之多,品级之高,已经达到了令人惊叹的程度,堪为伶官鼎盛之时。
唐代伶官分三等:上、中、下。上、中伶官称为“内伶”,兼管宫廷文艺演出;下伶官则称为“外伶”,专门参加官礼、祭祀等场合演唱乐曲。伶官还分别由唐玄宗、唐肃宗、唐文宗等君主进行过评定,相当于现在的“中央教研室”的角色。
伶官不仅仅是一群纯粹的艺术家,更是为古代政治发展、文化繁荣、社会稳定贡献了自己的力量。唐代的李白、杜甫等大文豪,在诗歌创作中不乏赞叹伶官之语,可见伶官的文化地位之高。在当今,我们仍可以从伶官的传统中受到启迪,玩赏其中的经典之美,展现出古代文化不同于现代文化的特殊气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