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增强意志力,他每天躺在一堆柴火上,忍受火烧的痛苦,以此来坚定决心报仇。后来,他果然报了仇,被封为楚国公子。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自欺欺人,对于明显的事实故意掩盖。这个故事成了人们取笑夸大事实的成语。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仅仅等待,不主动去争取、努力。
1.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楚国公子熊渠梁为父报仇,决心修炼武艺,但智力有些欠缺,因此,先在楚国大守府当了一名仆人,专门搬运柴火。为了增强意志力,他每天躺在一堆柴火上,忍受火烧的痛苦,以此来坚定决心报仇。后来,他果然报了仇,被封为楚国公子。
2. 掩耳盗铃:战国时期,有个小偷到寺庙偷了一口铜铃,而守寺庙的和尚正在神龛前抄经,他怕和尚听见,就掩住了自己的耳朵。但和尚只要伸手一摇铜铃,就能听见声音,于是就抓住了小偷。这个成语用来形容自欺欺人,对于明显的事实故意掩盖。
3. 黔驴技穷:中国历史上有一位叫黔首的商人,特别喜欢问他人些看似无聊的问题,而且还好像只要答对了问题,就能从他这里得到很多钱。其实不然,谁也没有从他那里拿到过钱。于是,人们就常说,黔驴技穷,指的就是指的这个商人。
4. 杞人忧天:战国时代,杞国有个名叫李悝的人,他老是担心一些空中楼阁的事情,比如,不惜高脚蹬跳起来,因而被人们取笑为杞人忧天。这个故事成了人们取笑夸大事实的成语。
5. 守株待兔:春秋时期,有个种田的农夫,他正在田地里劳作,等待有兔子不见东西吃了,就自己田里有个树桩蹲下来等待兔子撞上他的腿上。过了不久,一只兔子真的撞上了树桩,不料以又被农夫一把抓住了。这个成语用来比喻仅仅等待,不主动去争取、努力。
6. 走马观花:南朝梁代的文人,他平时在马上高举剑枪穿快走,匆匆忙忙地观看路边的花草树木,但未能真正欣赏到美景,因此被人讽刺为走马观花。这个成语后来被扩大到指对事物浅尝辄止,缺乏思考和深入了解。
7. 守株待兔:周朝的时候,江南有个农夫,看到了兔子踩在某个株树下的千林中连跳之事与栽株种料没关系但僵硬在于此,因此,他遂将自己的农事试验方法进行改进:就是在根据传统农民行为去对待作物生长,经过长时间的农事实践和总结提炼,最后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