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院,后赴欧洲深造。该小说以一位中国留学生眼中的欧洲一战为背景,深刻反映了当时欧亚两洲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现实状况,揭示了西方列强在殖民地、领土和残酷战争中所采用的残暴手段和伎俩。《一战到底》是潘周聃代表作之一,被誉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小说之一。作品揭示出欧亚两洲社会的灰暗和冷酷,以及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情和罪恶,从而引发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强烈共鸣。
潘周聃(1895年-1967年),字庆器,号梧楼,江苏江阴人。早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帝国大学文学院,后赴欧洲深造。回国后曾在北大任教,后投身新文化运动,创作了大量的杂文、小说和戏剧作品。
1919年,潘周聃的代表作《一战到底》在《晨报》上连载,引起轰动。该小说以一位中国留学生眼中的欧洲一战为背景,深刻反映了当时欧亚两洲社会政治、经济和文化等方面的现实状况,揭示了西方列强在殖民地、领土和残酷战争中所采用的残暴手段和伎俩。
《一战到底》是潘周聃代表作之一,被誉为新文化运动时期的代表小说之一。作品为读者呈现出的是一幅欧洲一战的大背景,并且带有强烈的反战、反殖民和自由平等的主题。作品揭示出欧亚两洲社会的灰暗和冷酷,以及帝国主义侵略的无情和罪恶,从而引发了当时中国社会的强烈共鸣。作品的文学价值和人文主义思想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推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