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中央红军由于长期与四围剿共军队的激烈战斗,部队损失惨重,位置暴露,陷入了极大的危险当中。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毛泽东决定带领红军进行长征,绕过敌人封锁线,向陕甘地区转移。然而,长征途中的崎岖山路、冰天雪地,使得红军遭受了严重的困扰。虽然这些东西对于红军来说不多,但对于他们来说是无比重要的。第二天早上,红军士兵们告别了杨文斌,继续踏上长征的道路。他们用红军的名义,为杨文斌带来了温暖和希望。
红军长征的小故事
1934年,国共内战进入了白热化的阶段,中国共产党面临着生死存亡的考验。当时,中央红军由于长期与四围剿共军队的激烈战斗,部队损失惨重,位置暴露,陷入了极大的危险当中。面对敌人的围追堵截,毛泽东决定带领红军进行长征,绕过敌人封锁线,向陕甘地区转移。
红军开始了艰难的长征之旅。刚开始的时候,红军士气高昂,大家热衷于为革命事业献身。然而,长征途中的崎岖山路、冰天雪地,使得红军遭受了严重的困扰。食物短缺、衣物破损,士兵们时常饥饿交迫,严寒凛冽的天气更是让他们加倍地痛苦。
一天,红军队伍行进到一个寒冷的山间。红军士兵们结队而行,希望能够互相取暖,但是积雪太深,他们没法挖出隧道。大家相互鼓励着,继续往前走。
正在大家疲惫不堪的时候,王进喜发现远处有一幢房子。他急忙向前跑去,等到他跑到门前时,他看到门上写着“崇韶华”三个字。他想,崇韶华肯定能给他们提供食物和住宿。
王进喜推开门走进去,里面的人一脸诧异地看着他。“请问,这里是不是可以提供食宿?”王进喜恳切地问道。
一位老人走上前来,看着王进喜的脸,眼角泛起了泪光。他颤抖着说:“孩子,这里只有我一个人了。你们这么多人,我怎么可能有足够的食物和床位呢?”
听到老人的话,王进喜心里一阵失望。但是他不愿放弃,他说:“爷爷,我们是红军。我们正处于生死存亡的关头,无家可归,食物匮乏。如果你能帮助我们一点,我们将永远感激不尽。”
老人听到红军的身份,神情一动,看着王进喜和红军士兵们疲惫的面庞,他的眼角再次泛起泪光。“孩子们,请进来吧。”老人领着王进喜进屋,指给他们一个宽敞的屋子,里面有一张大桌子和几个百叶窗。
红军队伍走进屋子,感受到了温暖。老人为他们准备的是最好的布置,桌子上摆满了热气腾腾的饭菜,屋内温度适宜,士兵们一下子放松了下来,纷纷坐下露出疲倦的神情。
王进喜怀着感激之情和老人聊了起来。原来,老人叫杨文斌,是崇韶华集体经济合作社的成员。杨文斌和妻子辛苦一生,但是因为天灾人祸,家里的土地和房屋都毁了。现在只有他一个人独居在这里。
红军士兵们吃完了饭菜,看到杨文斌独自一个人住在这里,觉得很心疼。他们商量着决定,将手里剩下的几件衣物和一些口粮留给杨文斌。虽然这些东西对于红军来说不多,但对于他们来说是无比重要的。
第二天早上,红军士兵们告别了杨文斌,继续踏上长征的道路。王进喜回头看了一眼杨文斌孤单的背影,心里涌起一股难以言喻的感慨。
红军的长征之路艰险而辛苦,但是总有那么一些人为他们伸出援助的手。这个小小的故事告诉我们,困境中的援助和友情是可以温暖人心的。红军士兵们虽然物质匮乏,但是却用他们的行动展现出了为人民服务的精神。他们用红军的名义,为杨文斌带来了温暖和希望。这个真实的故事不仅仅是红军长征中的一个小插曲,更是展现了中国共产党与人民群众紧密相连的纽带。
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艰苦奋斗的重要历史实践,那段历史宝贵的经验对今天的我们仍然有深远的启示。我们需要坚持不懈地奋斗,为实现共产主义的伟大理想而不断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