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伟大的战略撤退行动,发生在1934年到1935年期间。长征也成为了中华民族英勇奋斗、精神坚韧的象征,激励了中国人民为国家的独立和民主而奋斗。长征也使毛泽东在党内的威望大为提高,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
红军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一次伟大的战略撤退行动,发生在1934年到1935年期间。以下是红军长征的原因及意义:
原因:
1.第五次“围剿”失败:中共领导的工农红军在抵抗国民党政府的第五次“围剿”战争中受到重大打击,并于1933年至1934年夏季失去了自己的根据地,面临被敌人彻底歼灭的威胁。
2.敌强我弱:红军在数量、武器装备和军事资源等方面明显弱于国民党军队,加上地理环境的不利,迫使他们不得不采取战略性撤退。
3.万里长征战略考量:红军领导层认识到,通过长征,可以打破国民党的封锁,开辟新的根据地,加强党的战斗力,并向全国群众宣传共产党的理念。
意义:
1.保存并加强共产党力量:红军长征的成功,使中国共产党的幸存红军得以保存,并减少了国民党对他们的压迫。长征中形成的军事战术和组织结构的改革,也为后来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成功打下了基础。
2.文化和政治意义:长征期间,红军通过与广大农民和工人联系,传播了马克思主义思想,加强了党在农村和城市的影响力。长征也成为了中华民族英勇奋斗、精神坚韧的象征,激励了中国人民为国家的独立和民主而奋斗。
3.形成毛泽东的军事理论和领导地位:在长征过程中,毛泽东提出了许多新的军事思想和策略,包括“以人民为水、敌人为鱼”的游击战略等,为他后来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的指挥才能奠定了基础。长征也使毛泽东在党内的威望大为提高,最终成为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