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是,驴子一怒而撒,从此不再拉磨。他决定用自己的经历来激励自己,于是,在被晋国威胁时,庄襄王宣布要发动战争,号召全国人民为楚国的复兴而奋斗。后来,人们以他为榜样,称赞他“深思熟虑”。所以,人们才说"长短不一"判别事物是否合乎标准。
1. 百般刁难:昔日,有一个富商,他虚伪狡诈,善于利用别人。他经常找一些务农的农民,给他们提出各种难题和刁难条件,让他们难以完成。一位农民看不下去了,他对富商说:“你不过是一只嗜好刁难别人的癞蛤蟆而已。”从此以后,“百般刁难”成为了形容人喜爱嘲弄、刁难他人的成语。
2. 不遗余力:春秋时期,吴国国君寻找一位有才华的大臣。有一天,一位年轻人自告奋勇地上山去找白石。他爬山时扑腾着双翅、来回扑地晃动地行走。终于,他找到了白石,带着白石下山。人们看到后都惊叹不已,称赞他“救人不遗余力”,意思是指不计较吃力的辛劳,竭尽全力去帮助别人。
3. 黔驴技穷:从前有一个人家养着一只卖力的驴子。有一天,主人把它用绳子绑在了磨盘上,让它拉磨。可是,驴子一怒而撒,从此不再拉磨。主人没办法,只好放开它,让它自由活动。但是,驴子却发现它不再知道自己应该去做什么,它完全不会自食其力,就变得无所作为了。这个故事便成了成语“黔驴技穷”的由来,用来形容一个人无能无力,无法应对困难。
4. 入木三分:古时,有一位名医,他擅长治疗。有一天,有位人不小心割伤了手指,瘀血滴落到指肚上。这位名医小心地用手扳开边皮,把瘀血全部挤了出来,让指头恢复了正常。人们都说他医术高超,能够做到“入木三分”。这个成语后来成了形容一个人分析彻底,了解问题本质的意思。
5.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楚国国君庄襄王想要夺回被晋国占领的领土,但战败而归。他决定用自己的经历来激励自己,于是,在被晋国威胁时,庄襄王宣布要发动战争,号召全国人民为楚国的复兴而奋斗。后来,楚国果然取得了胜利。从此,“卧薪尝胆”成为了比喻人努力奋斗,为了目标付出很大的代价的成语。
6. 画蛇添足:相传古代有一位画家画了一幅栩栩如生的蛇。一个人看见后,认为画中的蛇不完美,于是他拿起画笔,给蛇画上了脚。蛇画成之后,人们都觉得多了脚使画蛇添足,很多人都嘲笑他。这个故事后来成了成语“画蛇添足”的由来,形容做多余的事情。
7. 因噎废食:从前有一个人,吃饭时不小心吃到了鱼刺,刺痛了喉咙。从此之后,他再也不敢吃鱼了。这个故事后来成了成语“因噎废食”的由来,表示因为一次不幸的经历,不敢再做同样的事情。
8. 入世无闪:明朝时,朱棣(后来的明成祖)在位,得以与世无争,过上了平静的生活。他这个时候已经是一个生气勃勃的少年,却因为他深思熟虑,进取有为,人们称赞他“入世无闪”。这个成语指的是一个人有大智慧,有胸怀,有见识,舍小彼得大。
9. 深思熟虑:从前,有一个人在金牛山下的一个茅屋里住着。他整日里默默地坐着,似乎在沉思。他看上去虽然看似懒散,但是每次遇到问题,他都能给出独到的见解。后来,人们以他为榜样,称赞他“深思熟虑”。这个成语形容一个人思考问题时充分考虑并冷静地下结论。
10. 长短不一:传说古时候有个齐国人养了一群鸽子,他选了两只最漂亮的鸽子投放在市场中心的枣树上观赏。不久后,坏心肠的人把鸽子给用刀割了短尾巴,投入另一只鸽子的笼子里。原来那只长尾巴的鸽子知道这只鸽子尾巴不是真的,不停地扇动自己的翅膀证明自己是真正的鸽子。所以,人们才说"长短不一"判别事物是否合乎标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