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捉襟见肘"出自庄子的《让王》篇。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著作以《庄子》一书为主。故事中,当时的国王问庄子:“半者何如?”庄子用这个故事来说明着位不可不分,人们应该在适当的时机让位。取襟见肘,动容而相悖。
成语 "捉襟见肘" 出自庄子的《让王》篇。
庄子是中国古代著名的哲学家和文学家,他的著作以《庄子》一书为主。其中,《让王》是《庄子》中的一篇章节,讲述了一个关于让位的故事。
故事中,当时的国王问庄子:“半者何如?”庄子回答说:“官至三品而居肆止者俟其罢免。官至二品,而闲他教俟其陟用。官至一品,而闲诸侯俟其升迁。升迁而守五十年而升者俟其去世。”庄子用这个故事来说明着位不可不分,人们应该在适当的时机让位。
而"捉襟见肘"这个成语在《让王》中的原文是:"半者何如?取襟见肘,动容而相悖。" 用来比喻衣服太小,手臂膨胀肌肉捉到衣服的襟部,感觉很紧张,就像人的生活状况困窘,生计困难一样。
后来,这个成语就被引申为形容人物处境紧张、生计困难,比喻资源不够、困窘无奈的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