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在此期间也很节省,只吃草根和树皮。孙权答应了,但要刘备把刘备的夫人、儿女和亲信留在东吴。刘备只能同意,并最终成功地借到了箭。然而,在赶回刘备的途中,关羽遭到了曹操的埋伏,失去了所有借来的箭。关羽率领军队袭击曹操的军队,曹操被包围在长坂坡上。关羽主动提议放过曹操,但曹操没放弃,而是借机开始埋伏,计划将关羽一网打尽。
成语中的名人故事三国
成语是汉语中的语言表达方式,通常由四个字组成,具有特定的意义和用法。一些成语的背后有名人的故事,这也是人们使用它们的起源。
《三国演义》是中国四大古典名著之一,是中国文学史上一部重要的长篇小说。该小说描绘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三国时期(220年-280年)的战争和政治斗争。因此,《三国演义》中的一些名人故事也成为了一些成语的背景故事。
1. 卧薪尝胆(wò xīn cháng dǎn):指刘备在草庐以及曹操征讨刘备时的故事。刘备刚开始曹操追赶他,他三次受到曹操追击,最后只能躲在山中的一个小茅屋中,晚上只能抱着薪柴烤火以求温暖。刘备在此期间也很节省,只吃草根和树皮。这成为了后来形容一个人能够忍受各种艰苦,坚定信念并为之努力的事情。
2. 赔了夫人又折兵(péi le fū rén yòu zhé bīng):指草船借箭的故事。刘备在攻打曹操的时候,军队缺乏弓箭。他派关羽去向孙权借箭。孙权答应了,但要刘备把刘备的夫人、儿女和亲信留在东吴。刘备只能同意,并最终成功地借到了箭。然而,在赶回刘备的途中,关羽遭到了曹操的埋伏,失去了所有借来的箭。这成为了后来形容在交易或争夺中做出了重大让步或付出代价,最终却一无所获的故事。
3. 守株待兔(shǒu zhū dài tù):指曹操在长坂坡和关羽交战的故事。关羽率领军队袭击曹操的军队,曹操被包围在长坂坡上。关羽主动提议放过曹操,但曹操没放弃,而是借机开始埋伏,计划将关羽一网打尽。最后,曹操成功地在长坂坡上成功地埋伏了关羽的军队。这个故事成为了后来形容一个人没有充分的考虑和计划,依靠运气和别人的失误来取得成功的事情。
这些成语的背后都有《三国演义》中名人的故事,这些故事因其深刻的含义和丰富的故事情节而成为了大家熟知的成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