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斧听罢大怒,抢过李斧手中的斧头说:“你不是厉害吗?那你也来试试吧!”后来,晋国受到外敌攻击,楚国没有兑现盟约,晋国最终灭亡。
1. 杞人忧天
故事背景:春秋时期,齐国有个人,他总是为可能发生的事情而忧虑,。
成语释义:比喻无事自扰,瞎担忧。
用法示例:这个人太杞人忧天了,小事都能想得那么复杂!
2. 刻舟求剑
故事背景:战国时期,有个人在划船过河时,掉了一把剑进了水里。他印象很深刻,每次划船都想找到那把剑。
成语释义:比喻只抓住了问题的一部分,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用法示例:他总是刻舟求剑,不懂得适时变通,很难有好的结果。
3. 画蛇添足
故事背景:战国时期,有个人很擅长画画,他画了一条很完美的蛇,却要在蛇身上再加上脚。
成语释义:比喻做多余的事情,反而弄坏了原来的好处。
用法示例:不要再画蛇添足了,你已经很完美了!
4. 吹毛求疵
故事背景:春秋时期,宋国有个官员喜欢挑剔别人的错误,对于一根贴有毛的饭团都能找到毛病。
成语释义:比喻挑剔别人的错误,找茬儿。
用法示例:这个人太吹毛求疵了,总是只看到别人的不足,而看不到自己的问题。
5. 坐井观天
故事背景:古代有位妇人住在一个井旁边,从生到死一直在井口上,只看到天上的井口和水。
成语释义:比喻见识狭窄,眼光短浅。
用法示例:他太坐井观天了,对于外面的世界知之甚少!
6. 孟母三迁
故事背景:孟母是孟子的母亲,为了孩子能够接受更好的教育,多次搬家到更好的地方。
成语释义:比喻为了孩子的教育,做出牺牲和努力。
用法示例:孟母三迁,为了孩子的将来可谓费尽心机。
7. 曾参杀猪
故事背景:春秋时期,背负杀猪罪名的曾参逃亡途中,路过公孙丑家,窃听到儿子真凶的对话,决定回去告状。
成语释义:比喻被牵连,被冤枉。
用法示例:他被曾参杀猪,实际上他是无辜的。
8. 班门弄斧
故事背景:战国时期,李斧是个非常擅长制作斧头的人,有一天,孔子去拜访他,李斧向孔子展示了自己制作的斧头,孔子评价说:“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何以是斧?”李斧听罢大怒,抢过李斧手中的斧头说:“你不是厉害吗?那你也来试试吧!”
成语释义:比喻在行家面前卖弄本领。
用法示例:他在专业领域里班门弄斧,只能让人觉得可笑。
9. 唇亡齿寒
故事背景:晋国和楚国有齿乌之盟,约定两国联手抵御外敌,如有一方受到攻击,另一方必须予以援助。后来,晋国受到外敌攻击,楚国没有兑现盟约,晋国最终灭亡。
成语释义:比喻双方互相依存。
用法示例:我们之间是唇亡齿寒的关系,相互帮助才能共同发展。
10. 臭味相投
故事背景:唐朝时,有三个人一起进京赶考,他们各自身上都有异味,三人竟然相互感到舒适和融洽。
成语释义:比喻品味、兴趣相同的人彼此合得来。
用法示例:他们两个臭味相投,互相了解对方,成了很好的朋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