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指用某个实例惩戒一些人,以警戒其他人。指自己所做的事,最终会得到相应的结果。
1. 杀鸡儆猴:出自《左传》,形容用杀鸡来威胁其他猴子,以警示他们的行为。后指用某个实例惩戒一些人,以警戒其他人。
2. 指鹿为马:出自《史记》,指赵高为了测试赵王信任程度,故意把驴宣称为马。后用来形容故意歪曲事实、掩盖真相。
3. 杯弓蛇影:出自《战国策》,形容人在恐惧、疑虑时,因为过分敏感而看到了不存在的事物。后用来比喻疑神疑鬼,胆小怯懦。
4. 过河拆桥:出自《战国策》,比喻达到目的后,不顾他人利益而破坏前期合作的事物。后用来形容对别人不守信用,背信弃义。
5. 画龙点睛:出自《晋书》,形容一件作品或一篇文章最后的点睛之笔。后用来比喻为某种事物添加最后的亮点。
6. 不打自招:出自《后汉书》,形容犯罪嫌疑人在没有受到审问的情况下主动招供。后用来比喻自己主动坦白错误。
7. 拔苗助长:出自《战国策》,比喻急于求成,采取过快的行动以求得事物早日成功。后用来形容急于求成,缺乏耐心。
8. 守株待兔:出自《庄子》,比喻坐困愁城,只知守待而不知主动去寻找机会。后用来形容不思进取,只依赖机缘。
9. 刻舟求剑:出自《战国策》,某人刻了船上失去的剑。当他提着刻过的船寻找剑时,因为水的流动,他无法找到剑。形容固守传统的观念而不愿考虑实际情况的行为。
10.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出自《论语》,比喻行善者会得到善果,做恶者会得到恶果。指自己所做的事,最终会得到相应的结果。